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脱稻粒曳牛滚石束手击 借风去秕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谷物加工——攻稻(一)脱稻粒

水稻收割之后,要脱秆取粒。手握一把稻秆击取稻粒的占一半,将稻都放在场上以牛拉石磙(读滚)碾取稻粒的也占一半。以手击取稻粒,被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时如雨天多晴天少,田间和水稻都湿,则不可上场,便用木桶在田间就地击取。晴天稻干,则用石板击稻更为方便。

用牛拉石磙压场脱粒,比以手击稻省力三倍.但留作种子的稻谷,恐怕磨去稻壳壳尖而减少发芽机会,所以南方种稻多的农家在场上脱谷多借牛力,而来年作稻种的则宁取用石板击取的。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最好的稻谷每十棵中有九棵是颗粒丰满的,有一棵是谷粒不饱满的。倘风雨不调,壅根拔草不及时,则间或有六棵粒满.四颗谷粒不饱满。去掉那些不饱满的谷粒时,南方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则用扬场的方法,就是用扬麦、扬黍的方法来扬稻,但不如风车方便。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原文

《天工开物》粹精第四——攻稻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故南方多种自家,场禾多借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之。

凡稻最佳者九穣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穣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