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珍玩

玉之珍爱 大都会毕绍普玉器收藏展精品回顾

清 翡翠山水图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玉质纯净温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仁义礼智信”比喻“玉”有五德:“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是以玉石自古备受神州子民的喜爱与推崇。

清中期 碧玉童子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中国古人视玉为珍品,并非仅因其数量或材质珍稀,更非借此“炫富”;而是因为玉质内蕴道德与精神理想,故成为古代士人自我惕励、须臾不敢离身的君子之征。

打磨玉器用的皮制砣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打磨玉器用的砣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雕玉用钢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玉质坚硬,不同于一般金属以切割成型,需以硬度更高的宝石琢磨方成,过程费力耗时。清朝乾隆皇帝重视且资助精致工艺的发展,中国制玉技术于此时达到顶峰。

“玉”在古代所指广泛,举凡水晶、玛瑙等美石都可称为“玉”。但真正的“玉”只有两种:软玉(和田玉)和翡翠。前者玉色不透明,质地较软,通常用于玉雕;后者质硬,色泽半透明,多用于珠宝饰品。

清中期 翡翠玉雕葫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玉之珍爱”(A Passion for Jade: Heber Bishop and His Collection)特展(业已落幕),展出名扬四海的美国玉器收藏家毕绍普(Heber R. Bishop1840—1902)一生珍藏的中国玉器文物。毕绍普既是糖果大亨,也是位活跃的艺术支持者,凭借其中国和其他文化玉器收藏之质与量,堪称西方玉器收藏巨擘。

一百年前的收藏家多好瓷器,但是毕绍普独爱玉的温润可人、玉德润身。1902年,毕绍普身后将其毕生收藏委托大都会博物馆管理。“玉之珍爱”在展现清代精湛繁复的玉器工艺之际,也使观者一窥毕绍普独步当时的收藏品味与眼光。

今刊出展览之部分精品,以飨读者。

清中期 翡翠玉雕童子牧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 碧玉山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 翡翠锦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中期 白玉婴戏杯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 碧玉兰亭雅集图笔筒(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中期 玉雕子母狮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乾隆 碧玉云龙洗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中期 玉凤纹饰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中期 翡翠孩儿枕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清 玉雕罗汉山子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本文由《时尚精英》(ELITE LIFESTYLE)杂志授权刊登,原题“玉之珍爱——大都会博物馆毕绍普玉石收藏展”。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