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墨尔本悼念周梓乐 港生:难行但要行下去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1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奕澳洲墨尔本采访报导)当地时间周六(11月9日)下午,在墨尔本市中心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前,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为香港离奇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淋淋沥沥的细雨中,近百名民众为逝者默哀。

11月3日深夜,将军澳发生警民对峙冲突,香港科技大学(UST)22岁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周梓乐(Chow Tsz-lok)在将军澳尚德停车场3楼坠楼,脑部受重创。最终在8日早上8时伤重不治身亡。警方否认梓乐的死亡与警方有关,但是港人不信任警方。有现场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有黑衣人出现在现场。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这是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首例发生在冲突现场的死亡事件,这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让香港民众的内心遭受沉重打击。

周六下午3点过后,墨尔本近百名身着黑色素服的悼念者陆续来到现场,手持白色花束,静默而立。他们神情凝重,心中的悲痛溢于言表。包括集会发言人在内,不少悼念群众掩面哭泣。

活动主办者潘女士说:“很痛心,他(周同学)是个很年轻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能进去念书的都是我们的尖子生、年轻有为的青年……他本可以创造很多东西给我们。”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图为活动组织者潘女士。(李奕/大纪元)

“但是他的生命在这一刻没了……我们不希望再有下一个年轻人遇到这种事情,”说到这里,潘女士哽咽难言,“六月以来,很多年轻的生命没了,他们值得有更好的未来。”

“他的死亡有很多谜团,我们要找回真相,才可以为他讨回公道,为他的父母伸冤。”潘女士说。

下午3点30分左右,人们有序地上前向逝者献花,随后为周同学默哀。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Jenny是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建筑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默哀结束后,她在港人自制的连侬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心声:“这条路好难行,但我也一定一定要行下去。”

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Jenny。(李奕/大纪元)

当被问及为何想要参加本次活动,她告诉大纪元记者:“这是一定要的。” “这是第一个我们能够看见的、确定的、和警察直接有关的死亡案件。”

Jenny表示:“已经五个月了,已经有不少人为我们牺牲了,很多离奇‘被自杀’、‘被失踪’的事件,警察的暴力让香港人十分愤怒。作为香港人,我一定要来纪念为这件事失去生命的人。”

对于案件的后续影响,潘女士表示,“更多的抗争会发生,我们了解到,年轻人因为这件事情非常愤怒。”

潘女士认为,香港政府和亲共人士正在挑起更多的暴力事件,企图以此为由取消将于11月24日举行的香港区议会选举。

此外,潘女士为香港年轻人未来的处境感到很担忧,“我担心,对于香港年轻人的家国观念,中国(中共)政府心里面已经有一种想法,就是放弃这几代年轻人。”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图为主办方搭建的“逆权展览”。(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图为主办方搭建的“逆权展览”。(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2019年11月9日下午,澳洲维港(Victoria Hongkongers)在墨尔本为香港坠楼身亡的周梓乐发起悼念集会。(李奕/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欣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