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

【财商天下】出口增长见顶 互联网行业“过冬”

中国经济下行,出口也趋弱,难怪要六稳六保!传中共要滴滴退市,还要开征“数据税”,并一次性开出43张罚单,“割韭菜”不停手,互联网哀鸿遍野!(大纪元制图)

【大纪元2021年11月27日讯】在美国等其它国家,都在密切关注通货膨胀时,中国却开始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了经济增长。最近,中共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国内经济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重提要强化“六稳、六保”,那么,这个新的下行压力是指什么呢,中共又要如何应对呢?另外,有最新消息说,北京要求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从美国退市。那么,在中共力度不减的监管之下,中国的互联网科企们,又要如何度过寒冬呢?

忧虑经济下行 中共强化“六稳”“六保”

李克强在18日的一个经济座谈会上,提到了要强化六稳、六保。

所谓“六稳”,指的就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中共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上;而第一次提出“六保”,则是在去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但是,在去年7月份之后,也就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中共的各大会议就没有再提到“六稳”或者“六保”。所以,这一次李克强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又重提“六稳”、“六保”,一些分析认为,这是个重要的信号,可能意味着政策风向会逐步转变。

19日,中共央行也发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中,也不难看出对四季度经济形势的担忧。

报告中提到,中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发展,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的制约,具体是什么制约,说的还是让人雾里看花,但是,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一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

我们看看外媒是怎么分析这个报告的,路透社在报导中说,中共央行在二季度的报告中,曾经用相当大的篇幅解释生产者价格指数,就是PPI走高的原因,甚至还单开出一个专栏,分析“货币与通胀的关系”,但是在这一期报告中,央行对于物价的态度已经转为中性,认为通胀压力总体可控,这显示出,中共对通货膨胀的忧虑已经减轻。

央行的报告,还重点提到了像是疫情演变、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还有房地产市场等等风险因素。不过,这些并不是新出现的风险因素。我们开头说了,李克强提到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那么,这个“新的”到底是指什么呢?那从各种数据来看,应该指的就是外贸出口了。

出口动能趋弱 或拖累经济增长

由于消费、投资等内需疲弱,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来拉动。根据中共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是31.6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3.4%。

另外,中共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提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9.5%,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的显著作用。

不过,尽管中国外贸的增速仍然处于高位,但是,自9月份以来,价格上涨已经成为支撑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出口数量上的增长已经放缓。市场开始担心,未来出口增长动能将会减弱,继而拖累经济增长。

任鸿斌在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的外贸形势,在宏观层面上存在“四大风险”,在微观层面上也存在着“六大困难”。

四大风险,指的是:一是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二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三是全球通胀上升,沿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传导;四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

而六大困难,可以总结为“三多三少”。所谓“三多”:一是指贸易风险多,很多企业的订单被延迟或者是取消;二是成本上涨多,海运的运输价格仍然处在高位;三是供应链的堵点多,国际港口还是持续拥堵。所谓“三少”:一是订单少;二是芯片少;三是制造业劳动力偏少。

目前,由于大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企业的利润也在大幅下降,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在运费、原材料涨价等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接单的结果,往往都是亏钱的。

野村证券的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目前,中国出口增长的动能已经趋弱。比如:自10月11日以来,中国八个主要港口的旬度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速都接近零或者是转负。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也已经在10月中旬见顶。

在陆挺看来,出口对中国实际GDP增速的贡献,将会很快下降到零。因为海外逐渐解封、PPI上涨、人民币走强,以及全球供应链逐渐恢复等因素,都会拉低中国的出口增速。

中国宏观调控趋向精准化

在过去,如果遇到经济下行压力,中共就会通过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一次,中共央行在三季度报告中却明确表示,要坚持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在三季度报告中,中共央行也删掉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及“管好货币总闸门”等表述,这也预示着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但是,在目前高通胀的压力下,中共也不可能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也正反映出,在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压力下,中共的政策调控正面临着两难的处境。

所以,我们的分析是,在目前情况下,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中共更可能是采取所谓“精准滴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微企业、以及政策支持的绿色环保等行业。

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共央行在11月8号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对给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也就是说,中共的宏观调控不再是大撒把式的政策鼓励,而是更加趋向精准化。这当然也是因为,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属于深层次的结构型、体制性问题,也不是靠简单的政策调控就能解决的。

监管力度不减 互联网行业“过冬”

大家知道,中共一直在加强对房地产业和互联网业的监管力度,而且直到目前,也都没有放松,以互联网行业来看,保护数据安全,还似乎是中共目前非常重视的一大监管目标。

比如,26日,彭博社援引了一个匿名消息来源,称由于担心敏感资讯外泄,中共监管机构要求滴滴出行的高管制定从纽交所退市的具体计划,拿给政府批准。

另外,在11月1日,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生效,结果,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说,中国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信号数量,在10月份时,还是每天超过1,500万的高峰值,但到了11月初,骤降到了每天略高于100万个,降幅高达90%以上。

中共当局的说法是,外国情报机构、公司和智囊团利用该系统监视中共军舰,并通过调查货物运输情况分析经济活动。但是,专家表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数据,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即使是严格的《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也没有限制供应商使用这一系统。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集装箱出口国,在繁忙的圣诞假期到来之时,缺乏中国的航运数据,显然会对世界各地的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影响。就像一位分析师所说的,全球供应链已经面临巨大的压力,不需要另一个因素来使其雪上加霜。不过,对于给其它国家添堵添乱的事,中共显然也不会在意。

另外,日经新闻报导说,在10月召开的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透露,中央有意开征“数据税”。

黄奇帆表示,数据的管辖权和交易权应该是由国家所有。互联网平台采集了个人数据形成产品和服务,理论上,随之产生的收益由一方来独享,有违公平原则,拥有大量用户个人数据的平台,应该把收益的20%到30%回馈给社会。

看来,中共现在真是缺钱缺得急眼,“割韭菜”的方法也翻着花样来,现在又想通过开征“数据税”,让党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实,今年以来,中共当局已经对几大互联网企业狠罚过一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在3月到7月期间,已经有过41起行政处罚,其中,阿里巴巴更是被罚了天价的182亿,数额空前。

不过,这还都是热身,11月20日,中共新设立的国家反垄断局,在正式挂牌的第三天,又一口气开出了43张反垄断罚单,中国各大互联网企业几乎又被一网打尽,包括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京东等10家平台巨头,兄弟们一起落难,大家都被罚了50万人民币的顶格罚款。其中,腾讯和阿里涉案最多,分别是13起和12起,罚款总额都在600万元以上。

不过,让这些企业稍有些安慰的是,自己并不是被特别针对的那一个,因为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无论是哪家互联网企业,现在的日子都不好过。

11月18日,阿里和京东先后发布今年7月至9月的季报。报告期内,阿里调整后的净利润是285亿元,同比下降39%。京东三季度归母净亏损28亿元,而去年同期时的净利润是76亿元。

腾讯也不甘落后,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是317.51亿元,同比下降2%。而百度,第三季度归母净亏损是165.6亿元,环比扩大了27.4倍,而且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另一个行业巨头,字节跳动传出的消息也不妙,有消息人士披露,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营收,在过去半年已经停止增长,而广告收入是字节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家看到,今年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监管行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可能是想花钱消灾,腾讯、阿里等企业,在习近平的“共同富裕”口号下,都纷纷捐出了巨款。但是,现在看来,中共对于互联网科企的整顿还远远没有结束。

近日,又有消息传出,腾讯因为九款应用程序违规,被中共工信部勒令,旗下所有App的新版本停止更新,并接受工信部的技术检测。

我想,这些科企老板们,现在心里想的一定是“这韭菜要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