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文化旅游:无锡鼋头渚

【大纪元讯】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位于太湖之滨,南犊山下,建于1918年。因其山渚伸入太湖之中,形若出水鼋头鼋渚。鼋渚风光,以“天然图画”著称。临湖造园,依山渐高,布局独特,点缀别具匠心,是观赏太湖最理想的地方。

  徒步走向鼋头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重檐大门楼,上书“鼋头渚”几个大字。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四个大字。顺大路往前走,是一块开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泛船中流。在这块水面的右侧,是中犊山,对面便是小箕山,左侧是三山小岛。远远望去,中犊山与小箕山犹如一对正在嬉水的鸳鸯,而三山又像浮在水面的大乌龟。在这水面的左尽头,立有一块大牌坊,上书“太湖佳绝处”。

  入牌坊,穿浮雕壁,下长春桥,过“具区胜境”,来到“藕花深处”。游完这一景区,沿湖边崎岖小路,便登上鼋头。波涛滚滚,惊涛声声,近看远眺,美不胜收。渚头灯塔矗立,刺破青天。传说鼋头渚是只“活鼋”,常出来兴风作浪,吞噬船民和财物,为此,人们在其头部造一灯塔,涂上红色,象征一只烧红了的铁钉,把鼋头钉在渚上不让它造孽作怪。从此,行舟犊山门出入太湖,就安然无恙了。

  沿着渚头往上行,只见一巨石兀立,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背面刻着“鼋渚春涛”,这是大景观,游人争相留影。绕过蹬道,穿过“涵虚亭”,在亭下石壁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几字。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为逃避宦官追捕,曾避于蠡湖,筑“水居”读书,并常到鼋头渚濯足。此处是取:“沧浪之水浊矣,可以濯吾足”之意。后人为了纪念高攀龙,书此以志。

  这一景区的最高处,要数“澄澜堂”了。其建筑仿宋、明古式,宽畅豁达,气宇不凡。在此观赏太湖景色,洞兴浪涛与松涛齐鸣,碧水共长天一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鼋头渚的最高景点,是位于充山顶的光明亭。登上光明亭,远处马山、拖山等峰峦连绵,绰约可见,犹如万马奔腾;近处三山、大箕、小箕、中犊山等风景点绿树成荫,鼋头渚在其环围之中。湖面上白浪滔天,渔舟成群,微风吹来,顿使人胸怀开阔,精神爽恬。

──转自《世界旅游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