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

冥冥之中有定数──千里之外得好官

于涛是唐宣宗时宰相于琮的侄儿。于琮南迁,途经平望驿站,拴好船进了驿馆,正准备吃饭时,有一个老叟自门而进,迳直走到厅侧小阁子,来到于涛休息的地方。老叟的到来,让驿站的官吏认为他是跟随相国而来的,就没有询问他;而相国认为他是驿站中的人,也没有询问他。

老叟到了于涛休息的地方,于涛问他是什么人。老叟回答说:“曹老儿。”问他从什么地方来。他回答说:“郎君会有最好的官职,此行不用忧虑。”于涛正要远行,深感忧虑。听了老叟所言,很高兴,拱手请他入席。

于涛与表弟、前秘书省薛校书一起和他谈话,问他能做什么。他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只是郎君以后会高贵显荣,不可不一一叙说。请拿笔,将我的话记下。”于是于涛就随着老头儿所述,记录了几篇,言词多半很隐密,好像歌谣谶语。也说些相国受牵累和恢复的事。

于涛顺便询问薛校书怎么样。老叟说:“千里之外,遇到西就停止,那里有你的官职。即使不是真刺史,也是假郡守。”于涛又问某氏京中宅内事,可不可以知道?老叟低下头,很久才说:“京城里的住宅很平安,今天正屋前有某夫人、某尼姑。”并将宾客的名字,一一道来。还说“某廊下有一个小孩某某,牵一个铜龟子玩游戏。”于涛也审察出那是真实的,都写在篇上,渐渐地记下了不少。

他们相互说笑,很快就要天黑了。于涛顺便指着薛芸香姬,对老叟说:“这人会怎样?”老叟回答说:“极好,三千里外也能得到好官。”于涛最初随着老头的话记录,心里非常相信。等到听说这个女人也有好官,惊讶于他的疏忽荒诞,也就懈怠下来了。

当时于涛表弟杜孺休作湖州刺史,寄来箬下酒一罐,约有五斗。于涛问老头是否好酒,老头儿欣然请饮。于涛就用银盂装酒给他,让他自酌自饮。不一会儿,酒喝尽了,天也黑了,老叟于是以银盂当枕头倒头便睡。当时蚊子很多,却没有一只能靠近老叟。第二天早晨,不见了老叟,银盂还在。于涛惊骇不已,派人四处寻找,却不知道老叟究竟去了哪里。

有的说,这个老叟就是曹休博士。曹休是魏的宗室,仕晋以后作史官,齐梁时期还在朝中。后来得神仙之道,多在江湖游荡,为商贾,经常援助别人。有很多人都见过他,受过他的馈赠。

于涛自这以后授泗州防御使、歙州刺史,辅佐淮南吴王杨行密作副使。相国不久也北归。薛校书辅佐江西宾幕,主持袁州军务,遇到用军之际,带领家属到福建。在一个小镇,薛芸香姬突然生病而亡,山中找不到做棺材的店铺,后来托一个村翁的寿棺才埋葬了她。这棺材涂漆金彩,很是珍贵华丽。埋完了之后,方验证了曹老儿所说的得一好棺之言。说到京宅那天宾客、小孩牵铜龟游戏之事,没有不应验的。

原文

于涛

于涛者,唐宰相琮之侄也。随琮南迁,途经平望驿,维舟方食,有一叟自门而进,直抵厅侧小阁子,以诣涛焉。叟之来也,驿吏疑从相国而行,不之问,相国疑是驿中人,又不之诘。既及涛所憩,涛问叟何人也,对曰:“曹老儿。”问其所来,对曰:“郎君极有好官职,此行不用忧。”涛方将远陟,深抱忧虑,闻其言,欣然迎待,揖之即席。涛与表弟前秘书省薛校书俱与之语,问其所能,云:“老叟无解,但见郎君此后官职高显,不可一一叙之,请濡毫执笔,随语记录之也。”如是,涛随叟所授数章,词多隐密,迨若谣谶,亦叙相国牵复之事。因问薛校书如何,叟曰:“千里之外,遇西则止,其有官职,虽非真刺史,亦作假郡守。”涛又问:“某京中宅内事,可以知否?”叟俯首良久,曰:“京宅甚安,今日堂前有某夫人、某尼。”宾客名字,一一审识,“某廊下有小童某,牵一铜龟子驰戏。”涛亦审其谛实,皆书于编上,荏苒所载,已是数幅。相顾笑语,即将昏瞑,涛因指薛芸香姬者,谓叟曰:“此人如何?”对曰:“极好,三千里外亦得好官。”涛初随语书事,心志锐信,及闻此姬亦有好官,讶其疏诞,意亦中怠矣。时涛表弟杜孺休给事刺湖州,寄箬下酒一壶,可五斗。因问叟:“颇好酒否?”叟忻然为请。即以银盂授之,令自酌饮。顷之酒尽,已昏晦矣,遂以银盂枕首而睡。时蚊蚋盛,无有近叟者。及旦失叟,唯银盂在焉。方惊问访求,莫知所止。人或云:“此即曹休博士也。”曹休,魏之宗室,仕晋为史官,齐梁间或处朝列,得神仙之道。多游江湖间,往来贾贩,常拯救人,以阴功及物。人多有见之,受其遗者。涛自后授泗州防御使、歙州刺史,佐淮南吴王杨公行密为副使,相国寻亦北归,薛校书佐江西宾幕,知袁州军务。值用军之际,挈家之闽,至一小邑,姬者俄以疾终。山中无求器之所,托一村翁,辍其寿棺而瘗。斯棺装漆金彩,颇甚珍华。既瘗之后,方验“得好棺”之言。及京宅是日宾客,小童牵铜龟游戏之事,无不验者。(《太平广记》卷四三、《吴郡志》卷四)#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