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

百家姓溯源:张

姓氏由来

  

张(zhang1)姓有四种来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秦末有韩国贵族姬良,因于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成通缉,改姓为张名良。三国时,魏国名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马邑,后为张姓大族。(见《三国志‧魏志》)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4、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族)的后人,有的因战乱避难于西南而改姓张,始祖名张攀桂。其后代现多居住在彭水高谷一带。

  

姓氏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姓氏名人

  

张仪:战国时魏国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学纵横术。秦惠文王九年,入秦,为相。用连横之策,使秦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秦因连横这策而地广国强。以功封武信君。秦武王时去秦入魏为相,寻卒。有《张子》,已佚。

  

张良:字子房,城父人,汉初大臣。为复韩国,狙击秦始皇,未遂,逃匿于一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张骞:汉中人,西汉外交家。建元二年(公元前139),秦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亚国家。途中两次被匈奴拘留,积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始脱身归汉。拜大中大夫。元朔六年,击匈奴。元狩二年,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元狩四年,又以中郎将出使乌孙,并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等通好,西域始通。官至大行。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着《伤寒杂病论》,记载了治传染病方30种,治疗原则397条,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衡:东汉南阳西鄂人,字平子。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整法令,有政绩。创制世界最早以水力转动之浑天仪,并于阳嘉元年制造测定地震之候风地动仪。所着《灵宪》,力图解答天地起源演化,又用距离变化解释行星运行迟疾。又于中国历史上首次正确解释月蚀原因,指出月光为日光之反照。和帝永元间作《东京赋》、《西京赋》,后又有《应间赋》、《思玄赋》等。有辑本《张河间集》。

  

张飞:三国蜀涿郡人,字益德,俗作翼德。东汉末从刘备起兵。雄壮威猛,与关羽同称“万人敌”。从备攻吴,临发,为部将刺杀。谥桓。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九龄:唐朝大臣、诗人,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当时吏部考试,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他在任唐玄宗宰相时,主张不拘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他的诗作《感遇》12首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晋代文学家。性至孝,有清才,善属文,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张庠:宋吉州水新人,字元道,号白云先生。博通经书。着《斥蠹》、《正言》二书以折佛老,作《玄经图》以推五行六度之秘。郑獬、吴处厚、钱明逸辈皆师事之。

  

张耒:宋楚州淮阴人,字文潜,号柯山。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后居陈州。工诗赋散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学张籍。有《宛丘集》、《明道杂志》、《诗说》等。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另一说,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著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之洞: 清直隶南皮人。少时工词章。同治二年进士。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号为清流。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后督湖广近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反对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卒谥文襄。有所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国画大师。在日四年专攻绘画,又习染织工艺。30岁后山水画已有杰出成就。又擅花卉、人物,尤善写荷,独树一帜。四十年代初,去甘肃敦煌莫高窟,临摹和研究北魏、隋唐壁画,历时三年后归蜀。五十年代栖身海外,卜居香港、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1978年后移居台湾台北双溪,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出版有《张大千画集.画选.书画集.画辑》等。著有《敦煌石记》等。又将陈巨来为其所治之印,汇刊为《安持精舍印存》。@(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