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碍

为自闭儿开一扇窗

养儿育女劳心劳力,但只要看到宝贝天使般的笑靥,一切辛苦甘之如饴。然而,万一面对的是全无情感回报的自闭儿?……

三岁的小光光和妈妈进诊察室已过了半个多小时,连头都不曾抬起来过,一直在角落里玩弄着他自己的鞋子。

“唉!”妈妈叹了口气,充满了无奈与疲倦感:“医师,就是这样,这孩子对外界一切的事物不闻不问,两岁了才开口讲话,到现在也只会说几个简单的单字。最教人伤心的是,即使我们把他抱在怀里,他始终就是那一号表情,怎么逗他,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他好像从来都不需要玩伴,如果你强迫他和别人一起活动,或者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拿走他手里的东西,他可就要大发脾气了……”

关怀自闭儿及父母

我很快就想到了“自闭症”的诊断。自闭症是一种发病于婴儿期或者儿童早期的精神疾病,特征是:

(一)人际关系或社交行为障碍:小孩对身旁他人的存在或他们的感觉毫无反应,很少作势要大人抱他,不会模仿别人的行为,人家做什么他全无兴趣,不参加其他孩子的活动,几乎都是一个人自己玩,可说完全无法和其他人发展友谊。

(二)表达能力(语言及肢体),以及想像力的障碍:病童很少开口说话,声音、语调常异于一般小孩,言语的内容也很贫乏,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语句用法,譬如该说“我”时却用“你、他”来代替,甚至会答非所问。讲话时不看人,或者脸上毫无表情,难得有笑容,更别说配合的肢体语言了。

即使他能说得很清楚,这些孩子通常都不会主动和人家说话,讲话也都很简短,而且很少从事有关想像力的活动,例如:说或听故事,扮家家酒,学习大人的言行或者模仿动物游戏等。

(三)病童的兴趣和活动的范围极为狭窄:他常对某些特别的事物有极强烈的兴趣,一旦专注于其中,对外界任何的变化刺激都毫无反应,对和他有关的事情的常规会非常坚持,例如穿衣服的顺序、到哪里去要走哪条路等,倘若大人忽略了平时的常规,偶尔改变了某些做事的方法顺序,便会令他非常生气,但他却又无法用言语清楚的表达,所以照顾者就得很辛苦的猜他的意思了。

(四)情绪不稳定:病童常会尖叫、手脚乱挥乱踢、撕咬东西或因一点点小刺激就攻击旁人。有时对可能潜在的危险毫无警觉性,如玩火、爬屋顶等,而大人制止他时,又会引起他大发脾气。

一般人恐怕很难想像,这是什么样的孩子啊?然而最难过,承受最大心理压力的莫过于自闭儿的父母了,怎么想得到原本满怀喜悦期待降临的新生命竟是如此的冷漠,无法感受父母对他的亲情,更吝于对别人付出感情,父母的伤心失望,非亲身经历者恐怕很难体会吧。

病因与迷思

根据统计每一万名儿童中大概有五至十名罹患自闭症,男孩罹病的概率比女性大,比例是四比一。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先天性脑部功能障碍,有许多因素像遗传的体质、怀孕中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损伤如母亲怀孕时感染了德国麻疹,难产造成新生儿脑部缺氧,新生儿罹患了脑炎或脑膜炎等。

而倘若在婴幼儿早期经历了特殊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也可能促成日后发展成为自闭症。自闭症的病童常合并有智能不足,而他的兄弟姊妹罹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也高于一般人。

关于自闭症有一个迷思,大多数人会误以为自闭儿常是数学、绘画或音乐方面的天才,尤其是十几年前的电影“雨人”中的情景,更容易让观者产生如此的错误印象。事实是自闭儿这些领域的活动表现相对于感情活动活络许多而已。自闭儿的家长假使怀抱这样不切实际的期待,恐怕要失望了。

期待各方援手

自闭症的治疗以特殊教育为主。矫治的目标定在三大方向,即促进正常发展、消除不适当行为及避免与消除刻板的行为。

自闭症的矫治也和所有其他病症一样,“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可以尽早补足自闭症病童先天学习能力的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份发挥。然而自闭症的矫治十分昂贵,而且极度耗费治疗者与父母亲的心力。

经过行为矫正与特殊教育训练后,多数的病童情况都能获得改善,然而经常看到的是,他们在医疗机构学到的适当行为模式与情感表达,回到家里却不见得能同样表现出来,显示出他们把学习成果推广应用在不同情境的能力仍旧很差,而且辛苦教育训练得到的成绩,过一阵子之后也有可能会退步。

这些情形会令父母亲有极深沈的挫折感,心力交瘁。因此单独由病童的父母或家庭来承担艰辛漫长的矫治过程是极不公平的,希望政府、医疗机构与社会福利团体都能伸出援手,结合群体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少数先天不幸的病童与家庭,早日为自闭儿封闭的自我世界开一扇窗,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阳光与温暖。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