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英雄故事

─民间记事

曾颖

标签:

【大纪元3月26日讯】事过很久,朱扁嘴一直还在后悔,如果那天中午能劝陈老贵少喝几杯的话,这场风波断不会发生的。

  他记得,那是一个逢场天中午,天气暖洋洋的拂得人直想打瞌睡,陈老贵的一窝奶猪遇上大买主,卖了个好价钱。老贵一高兴,就拉朱扁嘴去喝酒。他俩是几十年的酒友,照例是酒多喝,菜少叫,就图解个酒馋。

  酒喝够,就回村,偏偏倒倒,看天看地都是双影。在村口,见两个小孩在哭,老贵觉得声音好熟,定睛一看,小孩两个合成一个,是他的孙儿才娃,就问:才娃,哭啥呢?爷给你买糖回来了。

  才娃很伤心,说糖也不动心,依旧专注地哭。

  老贵上前拉起才娃说:快说,是谁欺负你了,爷找他算账去!老贵只有一个儿子,儿子也只才娃一个,其金贵程度可想而知。

  才娃这才歇一口气,说:莽娃说我们全家连鹅都打不赢,祖孙三代没一个出息人。

  老贵一听,血一下冲上脑门。不独是血,连午间喝的酒也一齐冲上脑门:他?X他先人,他敢这么说。莽娃的爷是支书爹也是支书,故而也是村里孩子们的头儿,迟早也是支书。

  老贵想骂。陈扁嘴酒喝得少些,赶紧拦住。才娃又放开嘴大哭起来,老贵骂也不是,怒也不是,抱起才娃回家。

  才娃哭得很伤心。

  老贵觉得挺对不起孩子,就说:娃,别哭,爷不是孬种,爷打过仗呢。
  才娃果然不哭了,认真地听他讲。

  老贵参加过抗美援朝,只可惜是铁道兵,过鸭绿江之后,手里放下风镐便拿钢犴,就是没摸过枪。他看才娃期待的眼神,就说:爷抗美援朝,打美帝呢。

  你打过枪吗?

  “打过……那哪能不打?”参军训练打过靶,老贵没说瞎话。

  “打死过美帝国吗?”

  老贵的头有些晕,脸上一阵阵抽搐,他回顾左右,见没旁人,就低声说:打死过。

  才娃脸上开始兴奋:几个?老贵的声音更小:很多。

  才娃眼里的泪已变成了装饰品,欢乐已挂在眼角上了。老贵想:孩子真可怜,托生到自己家里,吃没吃好,穿没穿好,这爷爷当得窝囊,孩子难得高兴,不妨就让他高兴一次,索性放开顾虑,把电影《奇袭白虎团》中自己还能记住的情节全讲给了孩子听,为了讨孩子欢心,他把主人公全换成了自己。起初他很忐忑,但想想自己当年若不是被分到了铁道兵的话,奇袭白虎团不定就会有自己呢。想着想着,于是便就心安理得了,甚至偶尔还将听评书听来的雪山飞狐加几段进去。

  这天夜里,是才娃出生8年来感觉最幸福的一夜,也是最漫长的夜。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才娃破天荒第一次不是被娘扯着耳朵从梦里拎出来,他大早起床,背着书包到学校: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可不能不让莽娃和同学们不知道。

  于是,学校里便传开了有关老贵的英雄业绩。

  学校很小,只一个公办三个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姓王,前些年师范毕业,被分到山里,女友因此与他拜拜。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绝不能窝在山里,像其他三个民办教师一样,开一块地,种一畦菜,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是本地人,一切都顺理成章,而自己是外地人,原本不属于这个地方。于是,他作梦也在想调离的办法。想托关系,没钱。想和领导套近乎,太远。正在他焦头烂额没辙可寻时,分在邻村的一个同学却调进了县电视台,对方看上他写的新闻稿。这使得读书时就喜欢写作的王老师既兴奋又不平。兴奋的是,总算老天有眼,向他明示了一条出路。不平的是,被电视台录取的同学仗以跳槽的写作功夫原是自己言传身教的结果。他想,那小子能成,难道我就不能成?于是就开始写。新闻诗歌杂文随笔小说,能用笔写出来的他都写。

  许是时运不济,写出来的稿子多以肉包子打狗的态势离他而去了,或遇上好心的编辑,填一纸铅印退稿信将稿完璧归赵。偶有漏网的发表出来,多已被删改得七零八落了。这些,无疑使王老师的旧伤口又添了新血,想不痛都难。

  陈老贵的故事传到王老师耳朵里时,也是一个懒洋洋的下午,他慵懒地蜷在藤椅上,从蛛网间看见远方的云像一个大猫一样百无聊赖地冲他翻着白眼。脑海中,新伤旧痛像蚂蚁搬家似的使自信心和希望一点点地离他远去。

  这时,他听到了有关陈老贵的英雄故事。犹如久饿的乞丐,很轻易的便能从诸多气味中分辨出食物的气味那样,他很轻意地就嗅出了这则传闻的含金量。

  奇袭白虎团的功臣?

  埋名英雄陈老贵?

  这不是自己千找万寻踏破铁履都想找的题材目,想不到竟在一个最大曾料到的时候冲进他的神野。

  他很兴奋。

  赶到才娃家时,老贵上山砍柴去了,只有才娃趴在条凳上写作业。才娃听老师说了来意,把份乐哟,翻箱倒柜找出爷爷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让老师看,王老师很高兴,乘着头脑中的热劲,连夜赶写了一篇通讯,由于对战争不熟,描写战争场面时,他参照了读书时看过的施瓦辛格的枪战片。

  稿子很快到了邮员手里。

  乡邮员送到邮电所,盖上戳,送到县里。

  县到市,很快就转到了报社时,也是一个懒恹恹的下午。

  和稿件一起进报社的,是报纸零售量剧降,开机印数锐减的消息。主编是个胖子,姓陈,不知是窗外的蝉儿的叫声还是这个坏消息使他心烦,或都二者兼而有之。他把各部门分摊一些。这样,整个会议室便被烦恼气氛湮没了。

  编辑部主任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稿子可编,奈何?

  记者部主任说:报社效益下滑,记者们已三月未领下乡补助,哪有心情跑稿,多跑去有油水的地方写关系稿去了,想禁都难呀!

  经济部主任说:效益不好难怪谁?怪我么?发行量一天一个样的跌,广告客户又不是傻子,把钱往水里扔?

  众人七嘴八舌地一通争,搞得陈主编脑袋大了一圈,既重且痛。他重重地清了清嗓子说:大伙别吵,报纸到今天这个地步,怪谁也不应该。我看,昨天的咱就不说了,明天咱们该干什么总得有个谱!

  于是,大伙又七嘴八舌一通争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必须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把读者拉回来”的决议。

  各部门有史以来雷厉风行地展开了工作。

  这时,王老师有关陈老贵英雄事迹的通讯被人发现,且以最快速度传到了主编手中。

  主编看完,拍案道:好一个有卖点的素材。当即拍板,以一版显着位置登出。有老编辑置疑道:此文无公章,宜慎用。主编觉言之有理,当即命记者刘勇核实。

  记者刘勇接受命令的同时,一家企业的车正在楼下等他。他将要去这家企业为厂长写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是无偿劳动。陈主编的传呼一到,他心里非常恼火,司机见他为难,就说今天算了,改天再接。他想,好不容易揽到的活儿怎么能黄呢?就说:不忙,一个电话就搞定。

  电话打到王老师所在的学校。接电话的正是王老师。一听说报社打算用自己的稿,还能说半个不字么。这样,王老师、刘记者皆大欢喜,文章顺利付印。

  文章一发表。果然反响不同。

  全国各地报纸纷纷转载。

  市电视台的记者们一看报纸,长叹道:如今城内,汽车碾死一只小狗,各家电视台抢新闻的摄像机会碰得乒乓响,哪料山区还有如此好戏。当即决定全方位报道,发挥电视的优势。

  电视台到县,县到乡。

  乡干部惊喜若狂,赶紧张罗。

  那陈老贵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躲进深山不敢出来。

  电视台记者不甘心,只好就近拍了些陈老贵的破屋宅和老照片,拿回去,材料不够,又加入了许多记者想象的内容。

  同城的B报社,见同行抢了先机,也开始着起急来,马上想对策,看有什么办法针锋相对。正在这时,主编看了电视报道,一下子计上心来,他说:没道理英雄还这么贫穷,我们应该组织一次募捐活动,让全社会向英雄献爱心。也相应提高本报社会效益。于是,一场向英雄献爱心的募捐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

  矿泉水厂捐款五千,但要求挂一下产品名称。

  果脯集团……

  小太阳食品厂……

  很快,一大笔钱筹集了起来。

  书记题词。

  市长题字。

  本市精神文明史上又一件大事诞生了。

  省报报道。

  省电视台报道。

  消息还在扩散。

  送钱下乡时,陈老贵早已被自己的酒话惹出来这档事吓个半死,哪还敢认,躲到深山里不见人。

  这时,有敏感的记者觉得蹊巧,这位老兄惯于逆向思维,写的文章在省乃至于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他对陈老贵这近乎不近人情的隐功行为表示出了怀疑。他觉得一篇轰动性的稿件将在自己手中诞生。他一时激动得手脚直抖,周遭热闹的氛围使他很兴奋,他暗笑道:越热闹越好,那样才够轰动呢。

  他暗暗开始了调查工作。

  从县民政局开始,到部队参加过奇袭白虎团的老干部,他都一一采访了一回。于是就有一篇文字《英雄?骗子--轰动全国的诈骗》

  如他所料,有最初的热闹垫底,他的文字一出笼,便热闹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国转载。

  电视曝光。

  陈老贵欲辨不能,在深山里上吊自尽了,人们找到他时,双眼已被老鸹啄没了。

  关于陈老贵的传说,到此就划了个句号。

  报纸电视依旧照常发行着。人们依旧快乐或忧郁地活着。

  除了才娃之外,全世界便只有朱扁嘴最难过了,他向我说起这事时,一直自怨自艾,说那天……,是酒的过错了。

  是啊!不是酒错又是谁错呢?谁也没有错,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了,但英雄的产量又确实太少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曾颖:贪官和他们的情人们
曾颖:砸乞丐碗的城管队员
曾颖:温暖的非法民工诊所
曾颖:在乡下被查暂住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