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李家同:12年国教给青少年心智成熟的机会

要使升学压力减轻,唯一的办法是将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减小,如果各所学校的经费差距不大,考上那一所学校都差不了太多,升学的压力就会降低很多。

很多人谈教改,都希望能毕全功于一役。其实,教育改革应该是持续不断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常会使现在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

每次青少年犯案,舆论就会指责我们的教育制度,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检查这些案例,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多半来自破碎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无法给他们好的教育。而他们也常是国中的辍学生,或者是国中毕业以后就不再升学。有很多原因使我们的社会出现很多不会教育子女的父母,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变化得太快,有些跟不上脚步的人不仅成了迷失的一群,他们的子女也变成了迷失的一群。

我认为教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严肃地面对这个家庭教育失调的问题,问题的解决绝非“加强家庭教育”这种口号所能完成的,我们必须要好好地考虑是否要实施十二年国教,使青少年留校的时间拖到十八岁,等到他们心智成熟一些了,再踏入社会,总比小小年纪就进入染缸要好一点。

但十二年国教绝对要注意技职教育,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念高中的。十二年国教最重要的目的其实应该是加强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好的孩子是不太会犯罪的。教改的第二件事应该缩短教育的城乡差距,所谓教育的城乡差距,绝非硬体方面的差异,而是文化冲击方面的差异。

我曾经到过一所乡下的小学,这所小学五百八十六位学生,一个月只有两万元的经费(人事费除外),根本没有什么钱可以买书和录影带,令人感动的是,这位小学校长每年都省吃俭用,学年结束时,总可以省下三至四万元,有时去买书,有时可以买一架电脑,电脑的周边设备都是老师们掏腰包买的。

缩短乡城距离,一定要提高乡下孩子的人文素养,我们一定要编足经费,使每一所小学都有一些钱买书、音乐媒体、录影带等等。如果每一位小学生编列一百元的图书经费,全国只有二百万小学生,全部图书经费也只要二亿元。而如果这笔钱运用得当,全国的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城乡距离也将大为缩小。

我国目前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程度问题。前中研院院长吴大猷曾经屡次提醒大家注意台湾各大学物理系学生程度的低落;我常有机会和几所明星大学的大学生接触,虽然他们英文的阅读能力不错,但他们的英文写作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其他大学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也可想而知了。

至于国中情形,那就更加严重了。我曾见过一位国中二年级的学生,他连英文二十六个字母都弄不清楚,可是他国一的英文却是“甲”。因此,我认为教改的第三任务是提高我国学生的程度,首先,必须彻底地检讨考试制度,很多在大学联考中考到高分的学生,其实不会写出合乎基本文法的英文句子。

同时我们重视在国中后段班学生的问题,能力分班也好,常态分班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在两种情况之下,老师都可以放弃功课跟不上的同学。我前面所提到的那一位国二学生,就是被英文老师放弃的孩子,他们班上倒是“常态分班”的。据说老师非常认真,可是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程度好的学生身上。

我们显然应该采行“常态分班”、“能力分组”的制度,同学们平时都在一起,只是有些课分开来上。最重要的仍是老师的态度,只要老师肯注意后段班同学,什么制度都可以,老师一旦对后段班同学没有兴趣,什么制度都有问题。

我国教育的另一重大问题是升学压力,很多人将矛头指向联招,他们认为只要取消联招,学校就会回归正常教学。其实不然,如果分发的基础是平时成绩,同学们只有更加紧张,如果各校单独招生,同学们将在炎夏中疲于奔命地参加各校的考试。更大的错误是以为考题容易一点,就可以解决问题。

要使升学压力减轻,唯一的办法是将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减小,如果各所学校的经费差距不大,考上那一所学校都差不了太多,升学的压力就会降低很多,以大学联招为例,每年高中毕业生约为七万多人,大学招收的新生数目大概也是七万多人,大学联招之所以有十二万人报考,大都是因为约有五万名重考生,如果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减小,重考生的数目就会减少,联招的压力就会减低。@(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