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缅怀林则徐

─写于禁烟节前夕

【大纪元6月3日讯】六三禁烟节即将到来,这个特别的日子,使人不由得想起反毒先驱林则徐。

林则徐在清朝道光19年(公元1839年)奉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州查禁鸦片,6月3日这一天开始,他大刀阔斧的把从英商收缴来的两万多箱鸦片,陆续在虎门海滩销毁,前后历时22天,“六三”因此成为一个纪念日。

他的销烟之举,引发后来中英鸦片战争,清廷禁不住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势,屈辱地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以后,西方列强势力,纷至沓来,林则徐承受了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对待。

贬抑者自然是将鸦片战争的发生,诿过于他,清廷将他革职藉以缓和惶惶不安的人心,后来又把他流放至新疆以为惩戒。然而历史做出公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完全是出于大公无私的一番深谋远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以及杜绝白银外流、洗刷“东亚病夫”称号的耻辱,前后十多年,周旋于皇帝、群臣和英商之间,费尽苦心,他展现了终始如一的魄力和勇气,历史家对他是持高度肯定的。

即使到今天,重新玩味他最初打动道光皇帝决定根除烟祸的奏议,其中最有力的那段话:“鸦片流毒于天下,为害甚钜,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辞的身影。

除致力于烟毒的扫荡,林则徐一生当中,还有许多了不起的建树,堪称一代贤士能臣。在鸦片战争前后,他受命至各省治河患、兴水利,赈灾济民的事功,不胜枚举;即使流放新疆,仍不遗余力,协助当地百姓凿井垦地、发展经济,从无丝毫懈怠或怨尤。 他从战争失利的教训中,看到东西方科技、军事上的巨大差距,开始留心西方事物,并翻译西洋新闻报纸与史地学术等图书,亟欲突破国人故步自封的积习,迎头赶上时代潮流。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所有的人慑于英国气焰,全神贯注于来自东南海疆的西洋势力时,林则徐已洞烛机先:他在新疆伊犁的三、四年里,深入观察,发现到俄国的潜在威胁,曾撰写《俄罗斯国纪要》一书,以提醒国人对该国的认识与防备,后来更率直的向友辈提出呼告:“终为中国之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他明白感受到这西北的虎狼之国,才是中国人未来最大的隐忧。可惜并未唤起当局的重视。

历史发展证明,果如林则徐所言,近数十年来,神州赤祸蔓延,人心变异,道德沉沦,究其根源,岂不是来自俄国共产党的贻害?林则徐有此先知先觉,难怪被史学界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日读到一则有关大陆贩毒走私,用人体做为运毒工具导致丧命的的报导,令人感慨万分,更增加了对这位反毒先觉者的景仰。当年被林则徐斥之为“谋财害命”的烟毒之祸,至今依旧不衰;毒枭为牟取暴利罔顾人命的恶行,依然猖獗,单靠警力围剿或少数有识之士的呼吁,仍是防不胜防。

为了维护全民身心健康、人人能享有更纯净的生活空间,正本清源之道,还是须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唤醒人心自觉着手。缅怀一代哲人林则徐先生,我想这应该也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作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