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朗世宁清宫西洋风 中土开启“新视界”

【大纪元10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惜巧台北报导)国立故宫博物院为庆祝82周年院庆,10月推出一系列活动及特展。首先在院庆日10日展出,“新视界—郎世宁与清宫西洋风”特展。故宫院长林曼丽表示,往年院庆故宫都有特别活动,今年故宫特地策划中西交汇的展览,郎世宁清初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历经三个皇帝待了51年的时间,他是把西洋绘画技巧带入中国的一位重要的艺术家,故宫对他的收藏非常丰富。

故宫书画处处长王耀庭在8日的记者会上说,十六世纪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引进西洋美术品作为传教工具,此种文化输入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绘画的大传统,却为中土开启了“新视界”。从“亚洲图”与“康熙画像”中,可看到西洋人所认识的中国。

清初,这些西洋传教士不乏精于绘事者,他们所带来的欧洲“西洋风”对中国的绘画产生了相当的冲激。众多西洋传教士画家当中,郎世宁(1688~1766)是画技高超、最为人知的一位。

郎世宁诞生于意大利米兰,十九岁加入热内亚耶稣会成为修士,研习油画及建筑。1714年,被耶稣会派遣到中国传教。康熙五十四年(1715)抵达北京,以擅长绘画服务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达五十一年。

郎世宁被康熙以艺术家的身份召进宫中,在清宫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调和,教导油画,此外,也参与圆明园欧洲式建筑的设计,更为教会向乾隆皇帝争取保护教友。故宫所藏的“聚瑞图”和“百骏图”是他来华的早期作品。另外,他也留下许多为皇帝所作的肖像画,以及参与宫廷集体创作的作品。

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

王耀庭表示,郎世宁曾试图要求康熙开办学习用西方透视原理来绘画的绘画学校,但不被采用,后来与中国学者年希尧一起出版了一本《视学》,是中国第一部透视学专著。

故宫现场导览专员侯怡利介绍说,早于郎世宁来华之前,清宫已有西洋画风的流传,但是到了郎世宁,融和西洋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于中国绘画,甚至于用色浓浅,也从中国传统的(薄淡)用色,改为华丽鲜艳。

清朝的绘画有许多中西合璧的特色,侯怡利说,有几个方向可以看出,一是以西洋的手法表现中国的主题,就是用西洋技法画中国的山水、庭台楼阁。例如《聚瑞图》、《百骏图》都是属于传统的中国绘画情境,可是郎世宁用西洋的笔法作诠释。

侯:“还有就是中国画家用西洋的手法来画中国传统绘画,如《太簇始和》《十二月令》都是中国宫廷画家受到西洋影响所画出来的。此外,郎世宁画白鹰、白猿这类图的主体,但是背景却是是中国画家所画上的,这也是中西合璧的呈现。”

郎世宁将西洋写实技巧与东方欣赏品味兼容并蓄的画风发展达到了最高峰。乾隆时期,宫殿里这些制作精致、色泽艳丽、中西合璧的作品,成为缔造清宫的一个辉煌盛世象征。

此次特展中有一件是故宫特别向国巨基金会情商借来展出的珍贵作品“大阅第三图—阅阵”,这幅长卷,宽68公分,长1550公分,巨细靡遗地纪录阅阵当日八旗兵军容壮盛的场景。

郎世宁的代表作品有《八骏图》、《聚瑞图》、《嵩献英芝图》、《大阅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王耀廷说,其中《聚瑞图》是目前全世界已知郎世宁的画中年代最早、有签名的画。

与院庆同日开展的“新视界—郎世宁与清宫西洋风”特展,是故宫下半年度的大展,展出作品多达36组件,展出时间自10月10日至12月25日止。

(以下图片与图说皆由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金昆等 大阅第三图-阅阵


清 金昆等 大阅第三图-阅阵 画中人物为乾隆皇帝



依据清廷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举行即位后首次的大阅典礼。根据活计清档,乾隆九年(1744)下令金昆等宫廷画家绘制,于乾隆十四年(1749)完成。〈大阅图〉共分为四卷:幸营、列阵、阅阵、行阵,各卷后有梁诗正等大臣楷书记录卷中所绘内容。现知存世二卷,〈列阵〉卷在北京故宫,此则为〈阅阵〉卷。描绘乾隆皇帝亲临阵中检阅的情景,画中乾隆帝着戎装骑马,以描绘风格看应仿自郎世宁之笔法。



清 郎世宁 画玛瑺斫阵图 卷 纸本设色 38.4 x 285.9公分


清 郎世宁 画玛瑺斫阵图 卷 纸本设色 38.4 x 285.9公分



清 郎世宁 画玛瑺斫阵图 卷 纸本设色 38.4 x 285.9公分


清 郎世宁 画玛瑺斫阵图 卷 纸本设色 38.4 x 285.9公分

玛瑺为清军平定西域战争的立功者,随副将军富德讨伐准葛尔部,深入敌阵弃坐骑负伤应战,后升护军统领。卷后为乾隆御笔颂扬玛瑺事迹,并下令描绘玛瑺事迹以为表扬。画中玛瑺箭正要上弓,前方敌人已中一箭,正是玛瑺以三箭治敌的经过。根据乾隆御题,知此画成于己卯年(1759)。



清 画院 画十二月月令图十二月


清 郎世宁 画花阴双鹤 轴 绢本设色 170.7 x 93.1公分

十二月令图组的十二月一轴,描写冬季雪景。建筑物由近景向远景推移安排,有西洋透视法则的使用迹象。各个不同建筑物所区隔出的活动空间内,也都有符合当月节令的多样活动细节安排,在在显出月令图组内对于一个月份景致的掌握。此组画作的画风精致、设色讲究,可谓清画院风格的突出代表作品之一。

《花阴双鹤》在粉色蔷薇盛开的一角,立有两只丹顶鹤。一只正在回首理毛,另一只则略微回首,似乎正要看顾着两只尚未有羽毛的雏鹤。描绘得栩栩如生的鹤羽,不仅有毛羽细节也有光泽效果,这样的光泽处理特质,也同样表现于画中植物,不论蔷薇、鸢尾花皆有细腻描绘。此画所描写的雏鹤并非常见的绘画题材,乾隆皇帝曾有诗文描写雏鹤提到“鹤雏才出壳,便具凌云慨”,画中雏鹤站立挺直的姿态或许可为呼应。



清 郎世宁 画鱼藻 轴 绢本设色 68.8 x 122.1公分


清 郎世宁 百骏图 轴 绢本设色 68.8 x 122.1公分

《画鱼藻》画水中游鱼的传统早出现在宋代。但是与这类传统鱼藻图不同,郎世宁所处理的鱼藻图,则因为加大了鱼的尺寸,又在大鱼下方描画水面浮萍以及水中水草,形成视觉上的奇特效果,两条大鱼似乎漂浮在空中一般。从画面周沿留有一些草叶纹样的痕迹看来,此件作品或许原来是用在宫殿壁面的贴落画,而后才又装裱成挂轴形制。

《百骏图 》这是郎世宁的前期作品。在长达七公尺的长卷上,描绘着秋季牧放马群的景象。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游憩在草原、林木之间,透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呈现出精致的写实特质。从构图上看,画中虽一方面延续着中国牧放马群的传统图式,但又于山水林布置上充分显露着西洋深远效果,马匹的大小也随之而有比例的变化。



http://www.youmaker.com/

(台故宫郎世宁清宫西洋风特展现场之一)



http://www.youmaker.com/

(台故宫郎世宁清宫西洋风特展现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