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认养盆栽 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

过完黄历新年后的二、三月,就开始了春耕,蛰伏了一个冬季的万物,生机萌动,抽芽滋长。当此时刻,小一下学期的自然课程里,固定有这么一个单元——种豆。每个学童得亲手种植、照料并仔细观察、纪录豆子的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这会儿,孙子也兴兴头头的从我这儿挑了盆子、装了泥土,埋上老师给的几粒四季豆种子,欢天喜地的端回自己家中,摆在后阳台上。日日辛勤浇水,时时照拂观察,三天两头来个电话报告生长情况……。瞧他那专注的劲儿,让我想起清朝李渔《闲情偶寄》第十五卷“颐养部”中那篇(浇灌竹木)的文章片段:

“筑成小圃﹝小园圃﹞近﹝靠近﹞方塘﹝池塘﹞,菓易生成菜易长,抱瓮﹝沉醉于酒中﹞太痴机太巧,从中酌取﹝斟酌、取得﹞灌园方﹝浇灌植物的方法﹞。”此予山居行乐之诗也。能以草木之生死为生死,始可与言﹝才能跟他谈﹞灌园之乐,不﹝否﹞则一灌再灌之后,无不畏途视之矣﹝没有不视为畏途的﹞。殊不知草木欣欣向荣,非止耳目堪娱﹝不只自家赏玩、耳目一新﹞;亦可为艺﹝种植﹞草植木之家﹝也可以促成莳花养草的居家环境﹞,助祥光而生瑞气﹝助长、滋生平和祥瑞之气﹞。不见生财之地,万物皆荣﹝你没瞧见大地哺育一切,万物都生气蓬勃吗﹞;退运之家,群生不遂﹝走霉运的,周遭生物都长得不顺遂﹞——气之旺与不旺﹝家中祥瑞之气是否兴旺﹞,皆于动植验之﹝都在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中得到验证﹞。汲水浇花,不视为苦,则乐在其中。督率家人灌溉,而以身任微动﹝身体轻微的劳动﹞,节其劳逸﹝使过于劳累或太过安逸的生活节拍得到调剂﹞,亦颐养性情之一助也。

李渔他认为能通草木之情,才能得灌园之趣;从“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境界中,才能领略万物之生意。人与草木是息息相通、荣衰互见的。只要能悟通这点微妙,能以草木的生死为生死,才能以爱心去汲水浇花,才能分享草木生长的情趣,才能领略草木冉冉的生机;在不知不觉中,人也受到草木的潜移默化了。何况,四体劳动,还能调节生活、锻炼体魄;在家人共同灌园之时,还能增添不少的家庭之乐呢!真不愧为深谙生活三昧的人。

由此也让我灵机一动,现今家家阳台上,多少都有些盆栽、种植什么的,不管是附庸风雅或有人赠送,总觉得忙碌不堪、照顾不过来,经常由于力不从心而将名贵盆景或珍品兰花置于死地。如果一家大小,每人认领那么一、两盆,由各人负责浇灌、照顾,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有了责任感,养成尽职、负责的美德,每日按时浇灌,从中仔细观察、体会水分的多寡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环境与植物之间有多大的关系……等等而获得不少的知识。

他们会在其中,领悟到上天赋予了大地万物不同的生命形式,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不管是什么,同样都具有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都有循环往复的天定规律。你用心栽种它,它就回报你枝繁叶茂、满树鲜花的美景;你疏忽怠惰或用法不当,它也会像人一样,病恹恹的或中途夭折……。这些知识的获取,不是靠教科书或师长,是自己在实际参予当中得来的,是弥足珍贵,永不忘怀的!

所以建议那些家有盆栽又忙碌万分的有心家长,一家大小都来认养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让孩子从中学会尊重生命,学会照顾、负责,学会自我肯定,并在其中得到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拓展襟怀的益处!

附注:李渔号称“湖上笠翁”,是清朝浙江兰谿人士(1611→1685)。康熙时,流寓金陵,晚年则卜居西湖。字“笠鸿”、“谪凡”,号“笠翁”。著名的戏剧家,家设戏班,常往来各地,演出于达官贵人门下。著有传奇《十种曲》、《闲情偶寄》、《一家言全集》等。其中《闲情偶寄》一书,在戏剧理论上颇有建树;至于营造、园艺、饮食各方面,也极富参考价值。@*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