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经济结构为什么持续恶化?

胡少江

人气 2

【大纪元2月5日讯】在谈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时,人民常常提到过高的投资比重和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例如,刚刚公布的2006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十点七;但是投资的增长却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出口的增长则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七。这说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实际上国内消费不足的直接后果。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看,投资过热和消费不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出于各种原因,那些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的资金,或是成为直接投资,或是通过银行储蓄转化为间接投资。消费倾向越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就越便宜,因此投资的需求就越大。

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关系看,在持续多年的过热投资之后,中国的绝大部分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实际上都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但是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不少生产厂家便争相向海外以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生产厂家的利润很薄,而且中国的普通消费者也无法从生产的增长中得到应有的利益。

在消费、投资、出口这三个经济结构的主要成分中,消费不足是主要矛盾,投资过热和对出口的过度依赖都源于消费不足。二零零六年,中国的总社会消费比重已经降到百分之四十八左右,如果去掉政府消费行为,私人消费的比重更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都低得令人难以相信。显然,一个消费比重如此低下的国家,普通民众是无法从增长中得到适当的福利的。不仅如此,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也是无法长期持续的。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消费水准如此低下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不少人认为,由于中国的医疗、教育、和养老金制度的缺失,导致普通民众对自己及其后代未来生活感到没有保障;因此,他们不敢消费。虽然银行的储蓄利率非常低,他们也只好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以防止未来的需要。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观点还没有道出问题的全部原因,也没有道出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国消费不足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分配制度的极度不均。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比重低的出奇,正说明中国当前的分配制度荒谬的出奇。

经济学家们都十分熟悉消费倾向的概念。消费倾向是指人们的消费在他们的总收入中的比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那就是,人们的收入越高,消费倾向就越低;而人们的收入越底,则消费倾向就越高。这个理论其实并不深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穷人不得不消费他们收入中的绝大部分;只有富人才有可能将他们收入中的相当一个部分以各种方式存起来。

一个国家的收入如果太过于集中在富人的手中,那么即使这个国家的穷人想多消费,但是由于他们的支付能力有限,他们的总体消费水准无论如何也高不到哪儿去。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的穷人越多越穷,社会总消费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低。当前的中国正是这个一个国度。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去年,占人口百分之六十的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还不到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四。除此之外,大量的城镇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口的收入也是勉强维持生活。

这种贫富收入的极度差距正是中国扭曲的经济结构的根源。因此,要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必须从改变分配制度入手。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家分析二零零七年中国经济形势 (一)
中共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轻乎不得
中国在线﹕中国经济的背后
标普预料港股年底前再升一千五百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