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

“最好”的孩子

为什么年仅六岁的孩子,就那么喜欢争雄斗胜求第一?记得有次我跟孩子说,爸爸最好,妈妈第二,玉凤第三,她马上开口反驳:“我才是第一,我是最好的。”我心想:“孩子真的知道什么是第一吗?”

  “强出头”也是她的专长之一。有次她和弟弟一块儿玩堆积木的游戏,竟突然地把所有的积木都推倒,说自己是“蓝波”,这些行为真令我们毛骨悚然,你能为我分析原因吗?

*观念交流道

心理学家将这样的行为称为“叛逆”,我则称它“反抗期”。以生涯发展的观点来看,一生大约有两个反抗阶段,一是“三至六岁”,另一个则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像吃了“回童丹”,退到三岁的“自我中心”阶段。

 

  他们开始认为世界是跟着他运转的,期待每个人都喜欢他、爱他、欣赏他、尊敬他,甚至崇拜他。这当然会引起父母不悦,与亲子的冲突,因此我们才会经常听到父母埋怨:“你不要老是以为只要你才能受到特殊待遇。”或“你再乱发脾气,我就不理你了。”另外,则有一些父母忧心忡忡的说:“这样的孩子不会有问题吧!”老实说,当然不是问题行为,只是成长必经的轨迹罢了。

  三至六岁的小孩子,确实不会轻易礼让别人,他们只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习惯,并且认为唯有他们才是正确的,别人应该向他俯首称臣。当他们的想法未被接受时,便会表示反抗,或忍不住的大发脾气。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学会“进退”之道。“进”的原则是,以“鼓励”、“赞美”的方式加强孩子安静、友善的行为,并在他心情良好时,提醒他:“喜欢和别人争执或推倒积木的人不是真英雄哦!真正的第一名应该是那种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或者告诉她:“玉凤啊!你最近常发脾气咧!这让爸爸觉得很难过。”如此将有助于孩子反省自己。

 

  “退”之道则是,当孩子正在发脾气时,不要跟着怒火中烧,和孩子“对战”起来,暂时“回避”!俟孩子情绪平息之后,再设法倾听他的感觉,或与他探讨生气的原因,或将他那种根深柢固的“争胜”观念,引导到如功课、学琴、涂鸦、唱歌、跳舞等方面。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