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洪东标《创作的理念与实践》(二)

2008年11月16日国父纪念馆演讲内容摘录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艺术创作者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受教育;没有出国去留学,在台湾念大学念研究所,我就在这地方创作,我的创作都取材自这地方的景象,我把对这块土地的热爱转化成绘画的动力,透过绘画表达我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同时我一直坚持具象写实的风格,用传统的媒材—水彩来创作。今天在这里有85张水彩,没有所谓现代最前卫的媒材,装置啊等。

我画画的时候,希望作品提供观赏者非常轻松愉悦的环境。所以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是很辛苦的,因为画家要仔细的思考,用心的创作,在作品上经营表现想表现的内容,物象结构、立体感,甚至做出整体的气氛,营造怎样的气势…画家要有创作经验累积出的创作涵养去表现,这样的画让欣赏者非常轻松愉悦,看画时一目了然,可以慢慢品味。这样艺术才可以跟群众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象牙塔;也不是很高深的学问,不需要经过高深的文字解说才能够理解,这是我一直很坚持的看法。

我在求学过程中碰到过李石樵,陈慧坤,李梅树几位大师,这些台湾前辈到70几岁还在教学。我在大三的时候李石樵曾经讲,现代艺术太强调个人感受,涂啊刷啊,很爽快,结果看画的人都看不懂。我们尊重现代艺术,但是不能忽略了传统艺术这块领域。我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类生活的品质,这是我非常坚持的。艺术不是个人不满情绪的发泄,对世俗批判的嘶吼,无病呻吟;这是我对当代艺术家提出的一种看法,希望他们能认清这个事实。艺术要对人类有所贡献,要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绪上的不满,发泄嘶吼,用鞭刑、暴力,都不是人类之福。许多前卫艺术家他们都是以反传统为目的,爽了自己苦了别人。这难以理解的艺术离民众愈来愈远,这绝不是艺术的本意,我们应该是让艺术可以走入群众,群众可以走入艺术,这样艺术存在的价值就会更高。

接下来我把我30年创作的作品跟各位分享一下。

这是我在1984年一幅写实绘画的作品,当时台湾绘画界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情﹕一艘船带着满船的艺术品巡回展览,到澎湖到马公港那天晚上,爆炸起火,沉下去了。当年全省美展所有作品都在船上,包括这一件作品,是那年全省美展水彩的第一名。作品被炸了,我非常心疼。现在只能从画册里面翻拍出来给各位欣赏。这是我写实绘画时期的作品,画的是现在二二八纪念公园前面那个台湾博物馆的大厅,外面是罗马式的建筑,内部是巴洛克式的建筑。那个列柱非常豪华非常漂亮。我曾经在为了画这一张画,在那边留连徘徊好久。那个警卫都觉得我这个人很奇怪,还来问我在干什么,他以为我要偷什么艺术品什么的。其实我一直在观察那个光从窗户里面投射进来所形成的明暗,在圆形的柱子上,在方形的柱子上的明暗,层次跟变化,我看了好久、去了好多次,看了好多天,回家后再进行这张作品。



《台湾博物馆》

后来我把创作的方式慢慢朝向分割表现形式来走。那分割表现形式基本上它有一个理论发展的过程,我借助一下立体派跟未来主义的手法,但是又比较接近印象主义的光的表现。我们先解读什么叫做分割。在整美术史分割有两个画派是运用的最多,第一个是立体主义,第二个就是杜象所谓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惯用的手法是对物象的描写只选择其中的几个特征保留,其他把它简化,运用的线条不是直线就是弧线,把它分解,所以一个花瓶可能变成这个样子。未来主义要强调的是一个时间过程跟速度,所以花瓶在他们的笔下可能是一个移动的重复影像,他们也打破了以前绘画所强调的静态的概念,认为物象是可以动态的,所以未来主义的动态变成有重复的影像。

我比较强调的是光影的位移,我会从光线的投射跟反射,不同的光源投射物象所形成的明暗,重复的运用,所以有A光线、B的光线然后反射出去的,然后从光源在上面,有不同光源所形成的投影,在光线在移动的时候,比如说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太阳移动了,那移动了以后,那个光线在物象上面会形成明暗的层次跟变化,那这些都是我想要捕捉的。同时也抓到了在造型的特征,在不同角度里面看不同的物体,找到它的特征的局部来组合。



《台北市立美术馆》

我的分割表现形式的作品在此列举几张,这是台北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有一些阳光交错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只是一个时间,如果你能够从早上八点待到十点,两个小时你看到那个光影的移动,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有很多变化的,在那个变化的过程中你可以把它做成纪录。只是我们眼睛只能看到一个影像,它改变了就改变了,没有办法同时纪录,可是脑海的记忆力可以做到。



《圣多林岛》



《罗马万神殿》



《埃及清真寺》

早期我为了要表现这样一个光影的趣味,层次的变化跟造型的分割,所以我画了相当多的建筑物的题材。如《罗马的万神殿》,左边是爱琴海的那个圣多林岛的建筑物,右边是我在埃及开罗看到的一个回教清真寺,那是坐车经过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影像。我把这些图像,经过我自己的光影层次的分析来表现,都是属于我大部分都是十多年前的作品,



《许愿池》



《向女神致敬》

到了这一张罗马这个许愿池里的雕像,我就已经开始在转变了,之前都是建筑物,教堂、纪念馆等等。大家认为我为了要表现那个光影,只会画建筑物。我当然不能承认,于是开始在画具有弧线动态的雕像,从那些比较几何形体的,改变到具有比较多变化的这种造型,所以我从雕像开始入手,因为我要探讨分割表现形式转换到人物的时候会怎么样。直线的分割很容易表现建筑物那种生硬的东西;在《向女神致敬》中,我就加上一些弧线的变化的分割,再去表现。(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