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

鸟巢(2)编织匠的材料学(下)

外观上,不同种类的织巢鸟所筑的巢也不一样,有的像球或像提篮,有的还有长长的通道。当然,经验丰富的老鸟筑起巢来也比菜鸟得心应手。

  南美洲的拟椋鸟和酋长鸟,编织筑巢的技术也丝毫不输给织巢鸟,它们同样选择在河岸边或开阔林地的大树上聚集筑巢。不同的是,它们体型较大,巢也较大,通常也是利用细长的植物纤维来织巢,巢的长度约60至180公分,呈纺锤状,巢口朝上。它们行一夫多妻制,雌鸟养育后代的付出多于雄鸟,常见雌鸟单独筑巢、孵蛋,雄鸟仅负责防御、交配和育雏。

  拟椋鸟和酋长鸟有时会选择有黄蜂窝的树上筑巢,目的是黄蜂可以帮忙抵抗猴子等掠食者;如果出现专门吃蜂窝的鸟类,拟椋鸟也会群起抵抗来保护蜂窝,动物间的互利行为在此又见一斑。

  攀雀也是编织高手,它们体型小,和绿绣眼差不多大,面部有黑色过眼线,看来就像树林间的蒙面小飞侠,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山雀家族。然而,山雀多半选择树洞、岩缝作为筑巢地点;攀雀却能在枝桠上建筑一个随风摇摆的袜形巢。



攀雀与巢 内文中提到攀雀和多数山雀鸟类有一个共通的筑巢嗜好,就是喜欢搜集兽毛做为巢材,不同的地方是,山雀类将兽毛当作巢内衬垫,而攀雀则直接将兽毛编织在巢外层,使整个巢有如挂在树上的毛袜,任由风再怎么吹也不觉得冷。

  早春,已配对的攀雀选好巢位后,先用植物茎叶在枝梢做个结,再以树皮纤维、兽毛和植物的细根,编出一条条垂挂空中的细绳,将绳一圈圈绕住树枝后,形成许多环,接着在环与环之间以草茎、细枝、羊毛编织成一个袜形巢;巢外再用蜘蛛丝补强,巢内更铺上柔软的材料。攀雀虽非山雀家族,但本性也和山雀一样,都喜欢利用兽毛筑巢,其中羊毛在整个巢材组成上占了大部分,因此,它们的巢就像一个温暖的白色毛袜。

  编织的筑巢技术其实普遍见于其他鸟类,只是设计上通常比较简单,技法以堆叠、交结为主,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巢材之间的介面接触非常奇妙,彼此交结却不缠绕,例如白腰文鸟的巢。



绿绣眼与巢 俗称青笛仔的绿绣眼,是都市三侠(绿绣眼、麻雀、白头翁)中我认为筑巢技术最好的,它们可以在许多地方筑巢,甚至在阳台上满是棘刺的九重葛枝叶间,也可以发现它们筑的精致小窝,它们擅用蜘蛛丝来筑巢。



  白腰文鸟常成群结队,在农村菜园、果园、森林边缘或河岸草生地不难发现。生殖季节,白腰文鸟会寻一处隐蔽的枝叶,雌雄共同筑一个椭圆形的巢。相对于它们娇小的身材,巢颇大。巢材以禾本科植物、蕨叶或就地取材的植物组成,和织巢鸟一样,先搭建一个圆形框架,然后逐步构建外层,以身体稍加挤压,最终完成主结构,再衬以棉花、禾本科植物的花絮等为内垫。整个巢约5至6天即可完工,巢口位于侧边,有的还有两个入口,以方便逃生。

摘自:《鸟巢》商周出版社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