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乐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Symphony No. 7 (Op. 92)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音乐家生平

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出生于十八世纪末,他从小就在父亲严格的训练下展现过人的音乐天分,并跟着多位音乐大师学习音乐,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就在音乐事业逐渐起步的同时,他却发现自己的听力慢慢衰退。这个致命的打击令他相当绝望、痛苦;即使如此,贝多芬依然创作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感动无比的音乐。然而,伴随着日益严重的耳疾及长年虚弱的身体,贝多芬因旅途中一次意外的重感冒而撒手人寰,于一八二七年逝世于维也纳。

曲目推荐

专辑名称:

Beethoven: Symphony No.5 (Op. 67) & No.7 (Op. 92)

演奏/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 (Vienna Philharmonic)/Carlos Keiber

专辑编号:47400DG环球




贝多芬在完成第五号与第六号交响曲后,受到拿破仑大军进攻维也纳的影响,他在精神上颇受打击,恰巧接下来他又遭逢失恋的痛苦,于是这段期间成了贝多芬创作上的低潮期。所幸贝多芬消沉了一阵子后又恢复了旺盛的生命力,对于世事的体认也更加成熟圆满。在一八一二年完成的《第七号交响曲》中,便洋溢着欢乐光彩,全曲一气呵成、充满力量,仿佛诉说贝多芬身上坚定的信念。

《第七交响曲》不像第三号《英雄》、第五号《命运》和第六号《田园》那样有显着的标题,所以较鲜为人知。但是这首交响曲结构均匀完整,充满了力与美,更有人主张应把它放在九大交响曲之首呢!

第一乐章:A大调甚快板,充满节奏性的主题贯穿全曲,发展部有一段假惺惺的沉思,但随即现出原形,又展开一阵激昂的狂奔;

第二乐章:a小调小快板,阴暗的小调是庄严的送葬进行曲,一股渴慕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哀哀曲调摧人热泪;

第三乐章:F大调急板,是一首喜气洋洋的诙谐曲,中间穿插了缓和的民谣曲调,旋律明朗浪漫,显得十分活泼愉快;

第四乐章:A大调灿烂的快板,在这个乐章,所有的喜悦几乎要满溢而出,大家欢欣鼓舞喝个烂醉。有人称第一与第四乐章是“烂醉的音乐”,也有人干脆将第七号交响曲冠上“巴卡斯”交响曲的封号,那是因为巴卡斯正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呢!



拉米创作的一幅水彩画,描绘贝多芬在巴黎演奏《第7号交响曲》时听众的神情。

华格纳曾在一八四九年针对第七号交响曲提出一段评论 :“这首交响曲是舞蹈的神化,以最高的形式欢舞,是带着理想化音乐色彩的神圣运动……又爱又大胆,既严肃又放逸,时而沉思时而欢喜,最后摄人心魄达到狂乱的境界,以接吻或拥抱作为结束。”

弦外之音

交响曲

“交响曲之父”海顿确立了交响曲的标准结构,这种音乐的形式已经传沿了两百多年。交响曲是一种规模庞大、专门为众多管弦乐器而写的乐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各自独立,并在结束后会有稍微的暂停,才进入下一个乐章。这四个乐章的速度或表情也有一定的标准模式,这种约定成俗的演出顺序让听众觉得安心踏实,不过满脑鬼点子的作曲家们,还是会想尽办法在这些固定的结构里耍花样的:

第一乐章:活泼轻快的奏鸣曲式。作曲家在这个乐章展现了整首交响曲的主题与精神,通常要具备不凡的魅力与足够的内涵,如此才会吸引听众继续聆赏。

第二乐章:柔和、富有感情的慢板。在历经第一乐章的冲击后,现在该让听众喘息一下了。作曲家们会把最浪漫柔美的旋律摆在这个乐段,好像一个温柔的按摩师纾解你全身的压力。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指压过后全身舒畅,不过这时再不起来跳跳舞,听众们可要全部睡着啦!所以作曲家们在这个乐章会安排一个轻松的跳舞时间,可真贴心呢!

第四乐章:热烈愉快的终曲。第四乐章通常以快板来增加气势,并与第一乐章的精神互相呼应,制造一种完整的结束感。这就好像品尝了一道精致的餐后甜点,拍拍肚子满足地回家。如果听众在最后一个乐章里感受到高潮迭起的气势,一定也会如此满心欢喜地离开音乐厅的。@

摘自《 你不可不知道100首经典名曲》 高谈文化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