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闻

感恩节火鸡 美华裔媳妇厨艺大考验

【大纪元11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颜伶如波特兰25日专电)火鸡是感恩节大餐主角,对于嫁给老美的华裔媳妇或生下混血儿、ABC的新移民妈妈,实为厨艺大考验。其实,火鸡烤得好不好,并不影响感恩节最深层的核心价值。

感恩节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重大节日,源于英国清教徒17世纪初抵达美洲时对印地安人协助的感谢。火鸡、火腿、南瓜派、地瓜块、蔓越莓酱、马铃薯泥等,都是美国家庭感恩节的传统菜色。

千里姻缘嫁给老美的华裔媳妇,还有留学、工作而定居生了ABC、混血儿的新移民妈妈,她们从小对烤火鸡不熟,如何张罗这项感恩节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37岁的张美雪生于新加坡,19岁移民美国,先生是英裔美国人。现居波特兰的她笑说,今年听了女儿讲幼稚园教的故事,才猛然大悟感恩节源于对印地安人的感谢。尽管如此,她对烤火鸡向来都很上手,今年还邀公婆从英国飞来团圆。

59岁的波察吉(Mark Prozaki)来自底特律,儿时家族团圆阵仗浩大,约有15到20人。在波特兰从事太阳能科技的他,与来自北京的杨丽梅结婚10年。

过节是否“中西合璧”?从事房地产投资的杨丽梅说,有时邀华人朋友一起,她下厨做几道中国菜,夫家亲戚负责美式传统食物。她觉得,感恩节与中秋节团圆意义接近,也都在秋收时节,“中国文化对我影响当然较深。”

杨丽梅幽默表示,自己爱吃,但厨艺不好,没学会烤火鸡。她认为,其实北京烤鸭滋味比火鸡更棒。

蔡瀞仪1984年离台赴美留学,现与英国后裔老公柯雷(Richard Kerns)在俄勒冈州山林开辟山羊农庄。她说,若烤箱够大,烤火鸡不是问题,重点是能否吃得完,因为最小的火鸡也有12磅重,两人根本吃不完,所以都与夫家亲友一起过节。

柯雷家族笃信基督教,十分重视感恩节。蔡瀞仪说,以往都到婆家过节,但假期旅途费时,8小时车程可拖成20小时,后来改在婆婆生日时团聚。

56岁的王凤萍经过长久磨练,如今感恩节已百分之百美国化,嗅不出一丝中国味。

1980年她自台湾移民,与大卫牵手情一路走来23年。62岁的大卫在华盛顿州土生土长,家族传统是感恩节大餐从下午1点多就开动,满桌丰盛菜肴慢慢享用,吃饱了就玩牌、聊天、打乒乓球等,傍晚再接着吃。

最初不会烤火鸡,她曾用微波炉,结果惨不忍睹。后来跟大卫的妹妹、嫂嫂实际动手学,现在从火鸡、炖锅菜到各式沙拉、甜点派饼,就算要她独立张罗一大桌感恩节盛宴,也都完全没问题。

跟夫家共度感恩节,做不做中国菜,秀两手?王凤萍坚定地说:“绝对不会,不要抢人家的光!”

39岁的朱以惠来自台湾,现住洛杉矶,先生是加州白人。因为住得近,结婚五年都到婆家过节,火鸡自然是婆婆包办,媳妇乐得轻松,只帮忙处理配菜。可曾自己动手做火鸡?她笑道:“没有。”她与老公都是基督徒,感恩节一早必到红十字会捐血,以实际行动感谢神的恩典。

TVBS前驻旧金山特派记者江瀛,也是深谙“尊重婆婆厨房规则”的华裔媳妇。

江瀛说,若非白人婆婆开口,绝不主动跑去厨房“越帮越忙”,最高指导原则是站在一旁聊天,动口不动手。

与加州老公魏廉(Don Williams)结婚14年,她仍没法独立烤一只火鸡上桌待客。她说,到婆家过节当“客人”就行了,“不必把美国人的节日弄得四不像”,自己可另找时间做中国菜请大家吃。

留学后结婚升格人母的蔡怡乐,为让孩子过节开心,发挥北一女念书的精神,把网路上各式火鸡食谱都研究一遍,从美式的盐水浸泡法到中式腌法都用上,再把腌过的16磅火鸡架起风干两小时,最后涂上烧鸭酱进烤箱。

宛如科学实验的火鸡,滋味究竟如何?她骄傲地说:“不骗你,好吃极了!”

会不会烤火鸡、火鸡好不好吃,其实不影响如今感恩节在美国社会的最深层核心意义,那就是天伦之乐是无价的。

配合先生工作移居上海的江瀛说,每年和双亲、公婆相聚时间都不多,任何节日只要能跟家人相聚,“对我们这种海外游子来说都是‘感恩节’,是值得感恩的日子。”



11月25日旧金山民众为无家可归的游民烤火鸡。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11月25日旧金山民众为无家可归的游民制作小南瓜派。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