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人

华裔指挥第一人--专访林望杰(下)

【大纪元11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旭生圣地亚哥采访报导)(接上篇)

打造自己的圣地亚哥交响乐团

2004年,近百年历史的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得到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认捐,并着手开展各方面的扩展,其中一项举措便是延请林望杰来担任艺术总监。他来到圣地亚哥后,有几名乐手也从克里夫兰管弦乐团(Cleveland Orchestra)来到这里。他便开始打造自己的乐团,正如同塞尔(George Szell)在克里夫兰做的那样。

林望杰回忆说,当塞尔重塑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时,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乐团。可是当他们听到乐团的演奏时,都惊呆了。《纽约时报》的评论说,塞尔创造了他自己的(乐团),而且是最好的(乐团)。“我们现在要做同样的事,打造我们自己的、最好的乐团。现在还不是,但路子是对的。”

当然这需要时间,就连伟大的塞尔也花了20年来打造克里夫兰管弦乐团。他自信的说,“(圣地亚哥交响乐团)以后肯定会成为世界级的乐团。”现在乐团的音色已经有相当的欧洲的味道。

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成立于1910年,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林望杰的努力下,这个“百年老店”正在撰写新的历史篇章。

对音乐的选择和理解

林望杰表示,自己没有特别偏爱的作曲家,“我指挥的每首作品都是我的挚爱。”二十多年来,他指挥表演过的曲目接近1000首,自己都数不过来。“我演奏过很多次西贝流斯的《第二交响乐》,我很喜欢西贝流斯,很喜欢马勒、德沃夏克、伯拉姆斯、贝多芬、舒曼等等。我每次演奏时,都有不同的感觉。”

他非常赞赏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本次对德沃夏克的诠释,“这是我跟这个乐团一起的最好的演出之一,大概只有克里夫兰能够比美。”但是与上周演出的同一首曲目又有不同的感觉,“不是完全不同,而是有一种演化、发展在里面。乐谱里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很复杂,充满可能性。你每次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

在林望杰看来,研究音乐有点像看万花筒,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让你永远不会厌烦。在音乐中没有“最好”这种说法,“每个人的诠释都各有不同,也许差一点,也许好一点,也许只是不同,但都是有价值的,因为音乐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他这样说。

他认为自己最棒的一次演出,是1997年与克里夫兰合作的马勒《第六交响乐》,“那种完美和丰满的情绪,至今仍无人能及。”他去年在圣地亚哥演出的这首作品同样大获成功,演出后很多人来信,说自己在音乐会结束后仍激动的动弹不得。

关于指挥的见解

很多人以为只要能演奏一种乐器,就能当指挥,“演而优则指挥”。但林望杰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指挥是非常难的。首先,你需要大量的训练,你需要非常熟悉乐谱。在欧洲,培养指挥时花大量的时间做乐谱分析。”他自己曾在欧洲师从一位严格的德国老师四年,接受近乎严酷的训练。

但成为一位指挥家,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personality)。“你看那些出色的音乐家,一上台,还没开始动,你就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像阿什肯纳吉(Vladimir Ashkenazy)、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伯恩斯坦等。”这种艺术感染力需要三方面的因素:训练、天赋和资历,三者缺一不可。“我的导师(伯恩斯坦)说过,要是没有天赋,我没法教你。但只有天赋没有训练,你的才华没办法控制。”他继续说,那要没有资历,就没办法树立指挥的权威和领袖地位。

所以他认为,真正的指挥家没有很年轻的。“有些人可以很出色,很年轻,但他们还没准备好。”他列举了几位指挥巨擘,伯恩斯坦、卡拉扬、塞尔等,他们的巅峰时期都是在60到70岁之间,因为这种权威性需要经验的积淀和时间的历练。





林望杰在指挥演出。(摄影:Ken Jacques)

中国管弦乐的发展和华裔音乐家

在采访当中,林望杰多次提到西方古典乐的传统(tradition),而目前中国的管弦乐团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传统。中国的古典乐演奏家受的是苏俄式的音乐教育,可以演奏非常出色的俄国的作品,像柴可夫斯基和格林卡(Mikhail Glinka)等。但一碰到莫扎特、海顿、门德尔松等人的作品,水平就大打折扣,就是没有这种传统。

他每次到中国指挥时,都特意避免俄国的作品,选择其他的欧洲作品,像伯拉姆斯、德沃夏克、贝多芬等。他希望借此来培养中国音乐家对这种音乐传统的理解。中国的音乐家的演奏技巧都非常出色,但因为缺乏对音乐的更深层理解而备受桎梏。他希望以后能更多的去中国演出,“也有很多德国指挥家过去,可是他们只会说德文或英文。”而且现在华裔的演奏家活跃在欧美各大乐团,很多还担任声部的首席,这些音乐家也能各自承袭乐团的传统,并提升整个华裔音乐界的音乐传统。

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很多乐团,林望杰认为现在很无法判断孰优孰劣,因为这些乐团都太年轻。但是有些乐团的成长是很快的。他每次与这些乐团合作,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进步,包括中国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管弦乐团、新加坡管弦乐团、台北爱乐乐团等。他特别赞赏华裔指挥家水蓝在新加坡管弦乐团的出色表现。

林望杰也很关注当代的华裔作曲家,他曾与谭盾、林昭亮、周龙和陈怡等人合作过,最近刚刚录制了盛宗亮(Bright Sheng)的作品集。

林望杰的音乐家庭

林望杰的家庭很注重音乐教育,他的音乐启蒙教育就是在祖母给他姐姐买的钢琴上进行的。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不要求其成为专业音乐家,但希望他的孩子能毕生从音乐中获益。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喜欢古典音乐。

大儿子Gabriel现在从事金融投资,一次投资成功后,老板想送他一台价值$12.5万的保时捷跑车,被他婉拒。他说更希望老板能送自己一台新的斯坦威钢琴(Steinway B, 价值约$8万)。他已经有一台旧的斯坦威,但非常希望能再有一台,可以跟父亲一起四手联弹。

林望杰的第二任妻子张晶晶(Jessie Chang)则是不折不扣的专业音乐家,目前担任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钢琴独奏。她来自台湾,经常与夫婿合作,演奏过多首钢琴协奏曲。

除了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林望杰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把自己的上帝称为他生命中的指挥家,将其音乐上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信仰。每次上台指挥之前,他都会先进行祷告。另外,他还经常参加各种教会的义演活动。





林望杰身兼指挥家和钢琴家。(摄影:David Hartig)



希望更多华人走进音乐厅

现在全球各大乐团中有很多华裔音乐家,可是走进音乐厅的华裔观众却少的不成比例。林望杰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华人音乐爱好者走进音乐厅,来欣赏这美妙的乐曲。“你不需要是音乐家,一样可以欣赏,听众也是音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很多华人父母很注重子女的音乐教育,他表示乐团经常会安排教育性的音乐会,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的音乐教育。“他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比如上星期我们表演的肖斯塔克维奇的协奏曲,那个大提琴独奏就非常年轻,15岁开始登台。小孩子们来听这种音乐,也能从这些年轻的音乐家身上得到很多激励。”

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买最好的钢琴,请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孩子就能成为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一样的钢琴大师。但一旦发现其不能成为音乐天才或专业演奏家,就当即放弃,以免影响其学习成绩。林望杰认为这种方法很不可取,他认为音乐更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终生受益的艺术修养。

日前,林望杰已结束亚洲之旅,回到圣地亚哥,并刚刚指挥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近期的表演曲目包括门德尔松、圣桑和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11月底将演出马勒的《大地之歌》,12月初将演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