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峰会奇闻:中方发布会半数记者挡门外

【大纪元12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达丹麦哥本哈根报导)12月8日,中国政府代表团罕见地一反平时摆出“泱泱大国”尊贵身份的做派,放弃了主办方为媒体提供的大会场,而选择在极窄小的地方召开新闻发布会,致使有一半记者被拒门外。


半数不得门而入的记者们(摄影:林达/大纪元)



半数不得门而入的记者们(摄影:林达/大纪元)

星期二,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进入第二天。会议进入实质性阶段,各国代表团紧张地进行着与不同方面的谈判。根据所公布的日程安排,这一天也是各国代表团分别召开媒体发布会,表达本国对气候命题见解的时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代表团计划下午3时、3时半及7时召开的三次新闻发布会。因为全球要想达成温室气体排放量限定指标,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之一的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回应世界呼声,的确十分引人关注。


从人缝间隙中拍摄的中国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林达/大纪元)

下午3时已过,可容纳几百人的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的媒体会议室里,各国记者们纷纷就座,只是不见主角登场。不久一位中方年轻官员匆匆到场,宣布当天原计划的三场发布会全部取消,而改在下午五时,在中国代表团的新闻中心,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把照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远距离拍照(摄影:林达/大纪元)


把照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远距离拍照(摄影:林达/大纪元)


下午四时三刻,记者们开始到达中方所通知的发布会现场,可是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与中国官方一贯以来的摆大款、摆阔气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是,今天的发布会场面积窄小得令人难以相信,只够容纳30人,再加上站着的、摆放录像机的地方,竟然有一半记者不得入场!中方人员宣布,因为场地窄小,其余人一律不能入内。并告示,今后何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只有留下邮件地址者可以事先得到通知,其余人概不奉告。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完全不会按照计划执行,同时也不面向所有媒体人员。平时习惯了透明操作的西方记者们,听到这种黑箱作业,一头雾水,不得要领,一时不知如何反应。按照常规,召开新闻发布会,当事者总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听他所要公布的内容。而中国政府的做法,似乎来人越少越好?!


在拥挤中侧耳倾听,捕捉声音,做记录(摄影:林达/大纪元)

随后,一位中方人员把住那个通往会场的小门,几十位记者被拦在门外拥挤的过道上。当记者们得知他们采访新闻的计划就要落空时,失望的神情溢于言表。当是否可以把发布会现场连到门外电视上播放的建议遭到回绝后,一些记者不甘心地通融把门先生,是否可以臂下留情,放其入门。一些记者喃喃地说:“这太难以接受了!”还有更多的人拿出了不气不馁的劲头,就地采取应急措施,想尽办法避免空手而归。


用手撑住门檐录音(摄影:林达/大纪元)

一幕奇特的采访场面出现了:几十位记者挤在那个比一人略宽的门口,使出浑身解数,在艰难的困境中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有的在拥挤的人群中把照相机举过头顶,对着门里那个好像是中心的方向按着快门,希望能拍到个大概场景。有的拿着笔记本,侧着头捕捉从门那边传过来的声音,费力地记录下片言只语。有的踮起脚,把录音笔靠近门栏,艰难地录着音。更有天才者,用长长的杆子把照相机伸入隔墙上方,遥控照相。


长长的杆子把相机伸入隔墙,遥控照相(摄影:林达/大纪元)

门内的中方官员滔滔不绝地读了一小时的稿子,并被现场翻译成英文。读稿结束后,只留下一个人提问的时间。门外的记者也在拥挤中坚持了一小时,在极其艰难的工作条件下,记录着这位官员宣读的“宝贵”声明,好报回去知照本国民众。这一幕考验媒体工作者敬业精神的小插曲,为西方人士理解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联合国气候大会前夕,主办官员表乐观
气候峰会隆重开幕 内容纷呈聚焦全球
气候峰会主席海德嘉: 失败不是选项
联合国:气候峰会是阻止灾难的最后机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