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召公与武穆王

召公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先贤,从他的其他的言论中能知道他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道德完美的先哲。

周厉王在位时,实行专制政策,把过去一向由公共使用的山林川泽一并收归王室所有 ,禁止其他人进入这些地区打渔狩猎,致使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召公因此进谏,就有 了《国语‧周语上》上的这篇赫赫有名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 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无道,还不让人提意见,以杀人来平息异议。召公告诉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的道理,让人尽其言,官尽其职的正理。厉王不听,结果三年后(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民众流放于彘(山西霍县)。

召公知道,周朝气数未尽,周厉王无道之事及结果,只是周朝的一个劫难而已,召公 把他知道的治国的道理,告诉周厉王,言无不尽,尽人臣之事;明理而不争,守君臣 之礼,这是顺天意、善修身的结果啊;周厉王被废后,召公又与周公“共和行政”十四年,周厉王死后(公元前828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周公、召公还政于宣王,共同辅助宣王,天下大治。这是尽天命,完责任啊。

顺天意、知天命、善修身(口善、心善、行善)、完责任、这是古代先哲们的共同的风采吧?武穆王岳飞是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精神光照千秋。却为奸臣所害,是上天不公吗?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抗金名将岳飞在北方指挥抗金战争,直捣黄龙府之时,高宗连续发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都城临安(今杭州)。岳飞路过镇江时,拜访他在金山寺 的出家朋友道月禅师,告诉道月禅师:“昨夜梦见两犬抱头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 ?”道月答道:“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必须谨慎。”并劝他出家,不理朝中闲事,岳飞不理。临行时道月赠诗曰:“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备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岳飞不知何意,到杭州后果遭奸臣秦 桧陷害。风波亭遇害时,岳飞目睹“风波亭”三字,骤然想起道月禅师之言,方知一切都是定数。

正义之士,当看到国土被侵,君主、百姓被掳杀,家园破碎,山河飘摇时,只要有三寸气在焉能等闲视之?岳飞秉“精忠报国”之赤诚,鼓天地浩然之正气,整军北伐,十战十捷打出了大宋军威,从根本上解除了金朝的威胁,人之正理得以伸张。然而, 金朝入侵乃大宋劫数,不是以人的感情能转移的,再感情用事、执意冒进必招天谴。大宋将亡,天意也,何人能挡?顺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所以奸臣当道,忠良命丧 。不是上天不公,而是岳飞不知天意而顺、不知天命而养身啊。

只是,从此以后,在华夏民族的内涵中,平添了一股天地浩然之正气,“精忠报国” 之精神。也许,岳飞正是在不知天意、不知天命中顺了天意,完成了他的天命吧。

如果说,历史长河中,古代先贤们表现出来的:顺天意、知天命、善修身、完责任的 事迹,阐述了什么是“人道”之道的君子应有的德性;那么,民族英雄岳飞演义的“ 精忠报国”的故事,则成全了华夏民族,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是人应有的民族气节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