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破空:改革已死 开放亦亡

陈破空

人气 44
标签:

【大纪元6月17日讯】中共建政60年,自我划分两阶段:前30年和后3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大多数场合,中共几乎不再提前30年,仅提后30年,称为“改革开放”。

说到“改革开放”,应从何时算起?目前,中共官方算法,是从1978年底,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但那次全会,主题并非“改革开放”,而是“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和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那次全会,不过是以邓小平为首的政治老人,对华国锋展开的一场夺权斗争。

通常的解读,“改革”,指改革现行体制弊端,包括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开放”,指对外开放,结束闭关锁国。真正的改革,如果从华国锋粉碎“四人帮”、“抓纲治国”算起,是1976年;如果从胡耀邦主持平反冤假错案算起,是1977年;如果从赵紫阳、万里大胆尝试农村改革算起,是1978年。改革伴随开放。中共新闻元老胡绩伟指出,1978年初,华国锋派团到西方考察取经,应是中共对外开放的起点。

之后,在胡耀邦和赵紫阳主政下,改革开放,全面而深化展开。从农村改革,发展到城市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也触及政治改革;从开放沿海城市到确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模式;从引进外资到扩大出口……中国经济,从此迈上快速发展之路。仿如一部庞大的机器,经胡赵两位工程师的细心调试和有力启动,便轰轰烈烈地运转起来。换言之,至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基础和巨大惯性,已经无可逆转地形成。

以1989年“六四”事件为转折,改革开放,骤然停顿。单说中国经济,就出现连续三年滑坡或停滞,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了两句口号:“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并“恩准”他“后悔当初没有开放”的上海也对外开放。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经济增长,并不代表改革。作为一个动作,经济改革表面化,不再触及体制;至于政治改革,则被完全堵死。实际上,改革就地死亡。外资增加,出口增长,并不代表开放。作为一个步骤,经贸开放,早已完成,仅仅是没有收回而已;而政治上的闭关锁国,竟又重回老路。

被封锁的互联网,是整个国家被封锁的象征。由政府投下巨资,打造拦截信息的“金盾工程”,或者,要求民众“自动安装”具有过滤功能的“绿坝”软件,象征新一轮的闭关锁国,达到登峰造极。

一切都被扣在“确保稳定大局”的政治大棚子之下,社会问题政治化,法律问题政治化。豆腐渣校舍和毒奶粉事件表明,以“稳定”为借口,连原告和被告,都可以被颠倒换位:执意追究贪官奸商的家长们,竟遭监控,甚至被关押。

当局宣传机器的重复和放大效能,使不少人误以为,中国至今还处在“改革开放”年代。实际上,中共的“改革开放”,正式算下来,至多也就是1976至1989年,至多也就是13年!江泽民、胡锦涛当政,凡20年,明里劫持“改革开放”大旗,实际背离“改革开放”事业,企图剽窃胡耀邦、赵紫阳之功劳,据“改革开放”成果为己有。

“六四”后,作为改革家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被政治老人邓小平软禁。这一情节,对中共内部的开明派而言,何其惊骇?在此之前的13年,中共党内,还有争论、辩论、乃至保留个人意见的良好空气,或曰,一定程度的党内民主。直到见识六四屠城和赵紫阳遭软禁这两桩惊悚事件后,党内噤声,人人自危。

不再有改革家,不再有改革;不再有开明派,不再有开放。空气肃杀,万马齐喑。改革已死,开放亦亡。中国出路何在?忧国忧民之士,还须上下求索。

(6/16/09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湾观点】共通过物权法的政治影响
掸尘 :“中国速度”
新唐人直播预告:从赵紫阳看中共与良心
【热点互动】从赵紫阳看中共与良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