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义(三)

新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概述

【大纪元7月8日讯】(三)、法国帝王拿破仑提倡,开展正统艺术有利环境

一六四○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曾召普桑回国为法国宫廷服务,当时普桑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欧洲美术的中心罗马已有十六年的研究,回法国期间虽然仅仅只有二年,正统的古典艺术从此在巴黎扎根,之后于路易十四的鼓励下,勒布伦等艺术家更营造出法国古典主义的风潮与品味。但是在近代历史上,巴黎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拿破仑的提倡功不可没。

十九世纪初,即位称帝的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一七六九~一八二一年)提倡古代罗马式宏伟高贵的艺术风格。他领导专家学者研究、搜集古典艺术,不遗余力带动新古典主义的风尚,从新建造巴黎。一八○三年,拿破仑在罗浮宫内设置让民众都可参观王室收藏品的“拿破仑博物馆”,是国家艺术博物馆的正式成立,也是其理想中欧洲大帝国公民的艺术圣地。拿破仑军队纵横全欧洲,每征服一个国家,就带回当地的贵重艺术品(注七)。例如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七年从荷兰、意大利和德国带回大批艺术品充实罗浮宫的收藏;一七九八年七月举办“科学与艺术作品的凯旋仪式”;远征埃及时,让一百多位学者、画家随行,从事考古与记录工作,创立美术考古学,奠定埃及学的学术研究基础,也为罗浮宫充实了埃及古物的收藏。拿破仑大规模扩建罗浮宫、增加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他命担任宫庭画家的大卫管理,同时每年编列十万法郎的经费收购艺术作品。





图13卡鲁塞尔拱门(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 佩西叶和封登,1806-1808,巴黎,法国





图14里沃利路的罗浮博物馆门口





图14 局部图可看到罗浮博物馆拱门口中央特别注明公众通行

罗浮宫自十二世纪末兴建以来,从御敌的城堡,经法兰西斯一世改建为文艺复兴色彩的王宫,此后不断扩建,路易十四令建筑师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按照文艺复兴风格改建东立面;到了拿破仑时期更承先启后,命佩西叶(Charles Percier,一七六四~ 一八三八年)和封登(Pierre François Léonard Fontaine,一七六二~ 一八四三年)沿着里沃利路(Rue de Rivoli)(注八)加建了北翼侧馆,使罗浮宫形成一个完整对称、拥有美丽花园的古典式宫殿。为纪念一八○六至一八○八年拿破仑胜利,佩西叶和封登建又造了一座仿罗马风格的卡鲁塞尔凯旋门(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正好作为杜伊勒里宫的正门(注九)。罗浮宫为坚固严密的石造建筑,楼层对称协调,显得古朴端庄,仰之弥高。廊柱间饰以精致典雅的雕刻,本身就堪称一件精美绝伦的古典艺术品。

罗浮宫博物馆内收藏丰富,包罗广泛,堪称为艺术的宝库,不仅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向往,也为其它艺术馆树立典范,在艺术和社会教育方面影响巨大。许多习艺者前往临摹真迹,也使得罗浮宫博物馆像艺术学院般成为推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机构(注十)。





图15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夏尔格兰,1806-1836,巴黎,法国



图16玛德莲教堂(L’église Sainte-Marie-Madeleine)内部,巴黎,法国





图17罗浮宫内拿破仑的御座

除了建设和开放罗浮宫,拿破仑更依据古典精神规划整个巴黎市﹕他建造了凯旋门(注十一)和忠烈祠(现玛德莲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在内的纪念碑式地标和大批宫殿、教堂;整修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设立如喷泉等美化及便民的设施。巴黎的都市规划经常以对称形式结合宏伟的建筑、广场、大道,形成极为宏观、庄严气派的景观。如巴黎十二条大街都以凯旋门的星形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成放射状,气势磅礴;其中香榭丽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或 les Champs-Élysées)连接凯旋门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并与杜勒里花园、罗浮宫成一直线,遥相呼应;其壮观足以傲视全世界的城市设计。拿破仑曾说要把巴黎打造成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城市,显然并非虚言。

这些从罗浮、凡尔赛等宫殿到巴黎街头处处展现的古典艺术,也形成了以艺术潜移默化、教化人心的良好环境(注)。而拿破仑留下建设和制度,不仅促使新古典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巩固了法国在西方美术上的领导地位。@*

(注七)随着一八一五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除了约一百幅绘画作品留在罗浮宫之外,搜藏品中约有五千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注八)被称为“一条充满时尚气息的商业街”的里沃利路(Rue de Rivoli)是巴黎最著名的街道之一, 命名于一七九七年,拿破仑对抗奥匈帝国的里沃利胜利战役。

(注九)卡鲁塞尔(Carrousel马队)名称取自路易十四在一六六二年为庆祝太子诞生举行的著名庆典。卡鲁塞尔凯旋门上端放置四匹青铜马是法国大军自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带回的。这是完成于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青铜马,这些马最初在青铜上贴有金箔,充满精神、活力充沛的成对并进,后来被尼禄带到罗马,君士坦丁又将之带到位于土耳其的新都君士坦丁堡,威尼斯人东征带回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拿破仑于一七九七年征服威尼斯,把青铜马从威尼斯带走,屹立在罗浮宫广场的卡鲁塞尔凯旋门顶端,直到拿破仑退位,青铜马又回到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原来在帝国时期马车是空的,因为拿破仑拒绝将自己的雕像安置在上面。复辟时期在卡鲁塞尔凯旋门上的四匹铜马是根据波西欧新铸的一组四马战车替代,现在马车上载的是象征法国的雕像。

(注十)罗浮宫的工艺部门阿波罗厅,除了陈列、展示包含路易十五与拿破仑加冕的王冠和宝石等等精巧工艺、稀世之宝外,四面墙壁上留有历代的圣贤画像:其中有腓利二世.奥古斯都、法兰西斯一世、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等四位圣明君王,艺术家则有列斯克等十位建筑师、库强等七位雕刻家、普桑等七位画家的肖像画,从这里可见到法国对艺术家的尊崇,及对其贡献的肯定。

(注十一)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是为纪念一八○五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败俄奥联军的胜利而建,法国的国威至此达到顶峰。拿破仑于一八○六年下令修建此座伟大的雕塑,以迎接日后凯旋而归的法军将士。凯旋门按照建筑师夏尔格兰(Jean Chalgrin,一七三九 ~ 一八一一)的设计建造,然工程因拿破仑退位而中辍,后又从新复工,直到一八三六年才全部完成。凯旋门高四十九.五四米,宽四十四.八二米,厚二十二.二一米,中心拱门高三十六.六米,宽十四.六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四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凯旋门四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三百八十六名将军之名,和九十六场胜战纪录,而门上刻有一七九二年至一八一五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群众可乘电梯或登二百七十三级石梯上凯旋门,上面有个历史陈列馆,里面是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法国的各式勋章、奖章,还有两间放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的电影放映室。再往上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可以鸟瞰巴黎胜景。到现在,巴黎人民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逢重大节日盛典,一个手持劈刀、身穿拿破仑时代盔甲的战士,守卫在《出征》雕像前,象征法兰西民族的骄傲,鼓舞法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