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评论

【新纪元】赵紫阳的《改革历程》

【大纪元8月9日讯】已故的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是党内少数改革派之一。他支持民主、主张政治与经济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有一定的贡献,却因在六四事件中表达对抗议人士的同情,而遭中共党内强硬派整肃,后被软禁在家长达十六年,直至死亡。一本根据赵紫阳生前口述录音整理的新书《改革历程》(Prisoner of State),最近在香港热卖,这本书除了阐述赵紫阳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信念之外,也引发人们思考现今中国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良窳问题。

经济改革的设计师

六月二十九日,《商业周刊》刊登国际资深作家英卡迪欧(Pete Engardio)的评论文章〈中国──回顾错失的机会〉(China: A Look Back at a Missed Opportunity)。作者表示,“赵紫阳是中国几项主要经济改革的设计师,他预见中国经济模式的问题,主张实施以政治改革为基础的经济改革。”

英卡迪欧指出,“赵紫阳认为贪污猖獗是中共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缺失。中共的极权统治与过分干涉企业,不但削减公平竞争,也为不同层级的官员创造受贿的大好机会。”赵紫阳曾在日记中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案是持续强化改革,并区隔政府与企业”,“为了整治贪污,必须施行政治改革”。



鲍彤原为赵紫阳的助手,在六四事件后被捕。图为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鲍彤在家中接受境外记者采访。在过去的二十年,鲍彤只在监狱中或是家里软禁中度过。(AFP)

《改革历程》这本新书由鲍彤的儿子──鲍朴等人编译。鲍彤原为赵紫阳的助手,在六四事件后被捕。这本书引发人们思考──如果认同西方议会民主是最佳政治制度的赵紫阳今天仍然掌权,中国的政治制度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邓小平获得大部分经济改革的口惠,但是,赵紫阳却是促成中国几十年来快速成长几项重要改革的主要推手。他力抗幕后的反对力量,提倡农业改革、外国投资和沿海省份的经济开放。这本赵紫阳回忆录也抛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他当时能施展其政改理念,今天的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子?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因在六四事件中表达对抗议人士的同情,而遭中共党内强硬派整肃,后被软禁在家长达十六年,直至死亡。图为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赵紫阳与绝食学生对话。(Getty Images)

鲍朴说,“也许赵紫阳对于经济改革的最大贡献是使其步上轨道,并排除共产党思想体系对于资本主义的异议。”鲍朴指出,赵紫阳对民主的信念与思想体系无关。“他是务实的领导人,总是寻求真实世界的解决方案。”

预见结构性缺失



根据赵紫阳生前口述录音整理的新书《改革历程》在香港热卖,这本书由鲍彤的儿子──鲍朴等人编译。图为二零零九年六月四日,鲍朴在外国记者会上发言。(AFP)

鲍朴表示,“当赵紫阳开始口述回忆录时,他知道自由市场经济是中国突破转捩点的方法。但是,他担心如果没有政治改革,市场经济会造成更多的社会不公。”

赵紫阳对中共结构性缺失的关注,在今天看来似乎有先见之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共产党官员仍把持大多数产业,而法院对权力滥用的现象无所作为。国营银行仍是疏通大多数中国储蓄到大型国营企业的管道,这些国营企业却排挤比较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私人企业。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已经成为中共领导层的主要隐忧。

现今的中共领导人承认,目前的经济模式具有这些缺失,亟待改进。然而,正如赵紫阳在二、三十年前所了解的,如果没有政治改革,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缺失能否改进。

或有更多的赵紫阳

彭博(Bloomberg)新闻六月十七日发表华尔顿(George Walden)的评论文章,作者称许赵紫阳在中共体制内思索民主的难能可贵,让中国民主展露一线曙光。

华尔顿指出,一直支持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赵紫阳知道,市场经济意味着更多贪污。这需要更多新闻自由、独立的司法权和法治才能加以制衡。赵紫阳认为,西方民主制度是现有最好的制度,尽管过渡时期可能很长。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度里,突然倾向多党制度可能会带来动乱,就像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下的俄罗斯一样。

赵紫阳愿意思索民主,是这本书中最令人惊讶的部分。对于一位前任中共总书记而言,认同美国式民主就像美国共和党的退休领导人认同列宁一样的困难。

赵紫阳的经历不管如何凄凉,总是提供了一线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具有慈爱之心和开放胸襟的某个人,能从共产政权的邪恶和蒙昧中脱颖而出。在独裁国家里,改革只能依赖民众起义或制度内的开明领导人。赵紫阳对民主改革的尝试受到残酷的打击,但是──谁知道?──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赵紫阳。◇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33期【西方看中国】栏目 (2009/08/06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135/6766.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