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 – “我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夢”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袖人物,作為當今中國電影的脊梁,張藝謀認為自己肩負著跨世紀的使命,可是有人說張藝謀的電影在倒退,張藝謀的電影跨不了世紀,張藝謀不服,他擲地有聲:“我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夢。”對張藝謀來說,他的夢就是中國電影,那么對中國電影來說,它的夢呢……

  我反潮流,我很欣慰

問:回顧張導執導過的影片,可謂部部精品,其味不同。而我感覺到張導近几部作品几乎沒有比較跌宕的情節,尤其《我的父親母親》,能否談談您的一些看法?

答:電影不同于小說、音樂、美術類的純藝術,它需要多方位發展。電影創作包括情節和人物兩個主要部分,兩者缺一不可,我最初的想法是把《我的父親母親》拍成散文詩,但決不是放棄情節。而是放棄濃重的情節,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人物上。在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中這是一個比較反潮流的行動,能夠得到相當一部分觀眾的認可,我感到很欣慰,更充滿信心。在以后的片子中,我也決不會輕易放棄情節。我會以一种既獨特又順應潮流的形式精心烹飪出适合大家口味的可口“大餐”。

  我只拍電影不拍電視

問:您認為在電影院放的片子才是電影嗎?多年執導電影,為什么不涉足電視領域?

答:電影在影院中播放,是一种強迫性觀看。無論是氛圍,還是視听效果都要高電視一籌,這是老百姓在家中看電視根本達不到的,而且電影有一种群体感染力,我本人就很喜歡在不被觀眾發現的情況下和老百姓一起看電影,感受大家的喜怒哀樂,這是一种人与人之間的交流,很真實。

電影靠電影院回收成本。大家有目共睹,現今中國看電影的人少之又少,這与盜版、電視播放等原因分不開,最終導致電收視率太低。而作為世界最高票房的美國電影則處于良性循環之中。

我一直未涉足電視領域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電視只是內銷,而電影可以波及世界各地,我要讓全世界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

問:中國電影觀眾的需求与外國觀眾有什么不同?

答:1998年拍攝的《一個都不能少》在內地的票房不及海外,這部片子尤其在日本很看好。据日本一影院主管反映,一場電影下來,80%的觀眾哭了,而35%的觀眾是痛哭。

海外喜歡這樣的片子,以我的觀點來看,這几年外國人的生活比較平靜,對于中國人的悲劇,也許只是一個小悲劇,到他們那儿卻有很大的震動。而在中國,由于電影發展的時間和時代的局限,觀眾對于情節劇的需求處于“半飽”階段,這是很正常的。但大家在“吃飽”、“吃膩”之后,自然會有相當一部分觀眾需要換一种口味。《我的父親母親》是我拍得最“淡”的電影,這部電影給了我不少信心,假如有机會我還想拍類似的影片。

我們現在是鳴鑼開“盜”   

問:張導的每一部影片都引起爭議。有人說評价導演成功的兩條標志:一是他的作品是否出現爭議,二是他的作品是否出現盜版。昨天在沈陽某一小音像店尋問是否有《幸福時光》的碟,回答是最近几天就到,不知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真不幸,這么快就來了(盜版)。盜版都是挑著我們宣傳的日子走,我們是給他們鳴鑼開道的。電影首先是個商品,而且是文化商品,所以必須根据市場的要求進行調劑。出現盜版很讓人頭疼,但作為導演,最高興的是自己的片子被觀眾喜歡,不管他們是什么途徑看到的。

  明年欲拍國產“角斗士”

問:張導,你能把中國那段悠久的歷史拍成像《角斗士》那樣的電影嗎?用真正的東方電影去征服西方。

答:《角斗士》我也很喜歡,是去年電影中最好的一部。按我們目前的財力肯定做不到,1億到2億美金,太貴了。在短期內,像這么大的制作,不要說我,就是任何一個中國電影導演都不可能拍得出來。但他們拍電影的這种勁儿是肯定可以做到的,特別是《角斗士》片中所表現的陽剛的、悲壯的情怀。我現在准備的武俠片就屬于這類,其實這是我擅長的,大家都說我早就應該拍一部武俠片,拍《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可能反倒不是我擅長的,我也想表現那种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气勢,我拍的武俠片會拍出壯怀激烈、慷慨悲歌的味道。武俠故事是我自己寫的,看了許多武俠小說,都不理想,他們都是報私仇。現在很大的問題就是演員和投資。

  8億農民看的是熱鬧

問:張導,你拍的電影農村題材較多,而獲獎也多以農村片為主,是你有意選擇還是出于對農村題材的偏愛,你是不是考慮中國有8億農民?

答:農村片,為什么在國外屢屢獲獎,這一點我也不清楚。這不是我的原因,我也沒有有意選擇,坦率地講,我也沒有為8億農民拍電影,這是官方語言,我們現在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城市。說心里話,8億農民看電影是在看熱鬧。我們剛開始拍農村戲,也是不自覺的,那是隨著80年代的尋根熱,是整個潮流帶動我們去關心農村。我想農村電影獲獎比較多,從根本上說還是歷史的原因,我們都是從歷史走過來的。

  我不是天才,我回天無術

問:為什么張導拍的城市電影不如港台導演所拍的?

答:确實。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中國導演拍的城市電影都不如港台導演,這可能是我們城市的歷史太短。可以回想一下,我們現在常說的“城市文化”、“都市色彩”,在我的印象中還出現不到10年,所以我說中國城市的發展比較晚,現在從城市建設到精神气質、到流行文化都是在copy和复制之中,可能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王家衛拍的城市電影就很好,他拍的城市電影中的小姿調,他是頭一份,我們在一起也探討過這個問題。香港的導演現在比我們拍得要好得多,就是因為香港在剛建城時就复制了英殖民的一系列東西,它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感覺。所以我說從現階段來看,我們拍城市電影的成就肯定要低于同類同行,我們也不用奮起直追,因為這是現狀,有可能再過20年我們的城市形成了,那么到時候香港的導演也會拍不過我們。

  我到不了魯迅的那种高度

問:都說張導的很多作品很有批判性,像魯迅,不知道張導是不是在不自覺地學習魯迅?

答:我不敢當,我到不了魯迅的那种高度,但是說到“批判”,我認為凡是傳世的東西都是有批判性的。我把全世界的作品分兩類:一類是批判,一類是贊揚。其實批判是對人、對歷史、對社會的反思,我自己早期的作品批判性很強,現在很坦率地說,我也很喜歡那時候的作品,但放到現在肯定拍不了,連劇本審查都通不過,是時代和現實讓我做了轉向。但我重申,我個人更喜歡批判的作品,而不是出于其他的目的,不是有這种說法嗎?藝術家的職責就是批判。

  跨世紀就像做廚師

問:我個人認為張導的影片在倒退,往往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看了以后感覺會很好,但現代人都接受不了,真不知道張導的影片能不能跨世紀?

答:跨世紀是個很大的話題,我認為改變不了的是歷史的烙印,我是成長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這是改變不了的,我也設想去把自己改變。其實我不太想去承擔跨世紀這么大的責任,這樣的話壓力太大,我就沒法活了。做導演我就記住一點,我是一個廚師,我知道自己擅長做什么菜。我不會做的菜就是打死我也做不了。我不瞎學,怕學到最后,連面條都不會煮了,到現在我就會把我會做的几道菜做好,一有條件我就做,讓人家吃,等到沒人吃了,我就完了,但只要有一個人吃,我也要做好,我想這可能就跨世紀了。

原載《生活時報》


    相關文章
    

  • 2000中國十大文娛新聞 (12/28/2000)    
  • 《幸福時光》觀感:這是張藝謀拍的嗎? (12/25/2000)    
  • 張藝謀稱:《幸福時光》不是“偉大作品” (12/24/2000)    
  • 《 幸福時光》之后張藝謀要拍武打片 (12/22/2000)    
  • 中國影片在美招演員反響熱烈 (12/18/2000)
  • 相關新聞
    老牌出版商關閉19種期刊 全球論文撤稿創新高
    黑龍江興安煤礦發生安全事故 釀5死
    陸慷已任中聯部副部長 曾被指是中共外交戰狼
    增收不增利 理想汽車一季度淨利環比下滑9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