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人才, 重振台灣經濟

標籤:

【大紀元1月24日訊】用「震撼教育」來形容台灣去年的產業經濟狀況應不為過,先是网路類股隨著美國那斯達克市場從年初起一路向下,演變成年終「最寒冷的冬天」;然后是高科技產業難耐「戒急用忍」,紛紛至對岸尋找新据點;接下來是結构性不景气造成股票族陪
光老本、失業率急遽上升,「郁卒」人口增加,社會浮動不安。

但是,在台灣人非常郁卒的同時,對岸卻仍持續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產業「連根外移」、「邊陲化」的疑慮日漸加深。 目前台灣八項產值全球第一的電腦周邊產品中,有60%是在大陸制造的,但電子業的利潤仍然增加,表示這樣的分工模式的确有助于電子業的發展,而兩岸仍有許多合作与調整的空間,因此短期內無需過度憂慮。但長期來看,大陸終將逐漸掌握半導体設計与制造的技術,台灣必須加速朝向「知識經濟」產業發展,以靈活的反應
力、絕佳行銷能力、小而美的營運實力、以及源源不絕的創意,成為兩岸分工体系中的營運中心。

事實上,目前真正令人擔憂的并非企業的「外移」,而是自身投資環境、生活環境不佳、人才素質不足的「內在」問題。日前國科會光電小組指出光電產業人才不足約25,000人,而甫閉幕的全國經濟發展會議中,許多電子業者亦指出科技人才每年不足万余人,在一片「失業」陰影下,這些意見反映出台灣目前人力素質不均衡的困境,盡管失業者呼吁政府要擴大內需市場、以公共工程來增加就業机會,但沒有投資就沒有工程,而缺乏人才又成為投資的負面因素,長此以往,產業要不外移都很難。

盡管科技業者一直在呼吁開放大陸高科技人才來台工作,但這部分的法令一直沒有松綁。或許因為兩岸關系敏感以致于不宜貿然引進大陸人才,但讓其他國家的科技人才來台工作,卻是一個可行之道。美國就是因為不拘國籍、种族,大量引進外籍人才,才能造就超級強國的地位;新加坡政府更是有計畫性的引進各國优秀人才,政府的研究机构中有多數領導人皆為外籍人士。

外籍人才也許會衝擊到本土就業市場,但也能讓台灣更趨于國際化,產業因适當的人力投入而更具有競爭力,同時更能塑造出包容、有視野、有科技領導技術与教育領先的國際形象,對我們的人民將是良性的競爭。因此,要解決台灣的人才斷層,必須要有開闊的胸襟,歡迎有能力、有技術、有專業的各國人才來台定居、工作,貢獻專長,這樣廣納人才的胸襟,才有机會創造「知識經濟」的產業,再造台灣的經濟奇跡。


    相關文章
    

  • 陳水扁:生物科技將成為本世紀最有潛力的新興產業 (1/23/2001)    
  • 蔡英文為推動兩岸三通強調: 經濟社會國防安全考量 (1/22/2001)    
  • 商周:未來5年台灣人才外流中國將成潮流 (1/19/2001)    
  • 呂秀蓮:北京不武、台灣不獨台商; 當務之急, 搞好經濟 (1/19/2001)    
  • 呂秀蓮:台商大舉投資大陸對台灣經濟產生六大衝擊 (1/18/2001)    
  • 呂秀蓮:去大陸投資讓台灣經濟衰退 (1/18/2001)    
  • 未來5年台灣人才外流中國將成潮流 (1/17/2001)    
  • 台商有興趣到柬埔寨設成衣厂 (1/17/2001)    
  • 台商去年投資大陸198億 (1/16/2001)    
  • 台灣五蒙面槍匪搶劫 地方軍部八名官兵被綁 (1/15/2001)    
  • 台灣經濟部長談產業政策 (1/13/2001)    
  • 陳水扁:新政府陰霾已去 未來信心十足 (1/12/2001)    
  • 財政部顏慶章澄清無金融危机跡象 (1/11/2001)    
  • 台灣經濟“雪崩”及兩岸關系 (1/10/2001)    
  • 台灣首富王永慶再呈万言書: 速開放兩岸 直接“三通” (1/8/2001)    
  • 王永慶“万言書”指台灣經濟已呈明顯頹勢 (1/8/2001)    
  • 台灣經濟不景气 台灣電子公司董事長跳樓身亡 (1/8/2001)    
  • 扁將調整「戒急用忍」政策 (1/7/2001)    
  • 今年台灣經濟展望 (1/7/2001)
  • 相關新聞
    今年台灣經濟展望
    扁將調整「戒急用忍」政策
    台灣經濟不景气 台灣電子公司董事長跳樓身亡
    台灣首富王永慶再呈万言書: 速開放兩岸  直接“三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