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 「千山我獨行」看待風風雨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 去年11月立委爆出「台北版陸文斯基」傳聞正要煙消灰滅之際,新新聞周報的一篇呂秀蓮「嘿嘿嘿報導」轉眼讓整個事件熱度急速升高,不但將焦點上移到政治陰謀,也成了新政府少數躍上國際知名媒体的新聞之一;陳水扁上任后的「水蓮配」沒有預期的耳目一新,反而因為呂秀蓮個人的特殊性格,讓剛嘗完胜利滋味的陳水扁,在焦頭爛額的應付在野對抗及核四問題外,還得私下為層出不窮的「家務事」分心傷神。

明日報報導, 新新聞報導出刊當天,外界對于呂秀蓮當晚馬上舉行記者會「強悍不留余地」的反擊表現相當訝异,也有不少民進党人士對她已經登上執政寶座,但長久下來的「受迫害心態」卻還調整不良而感到遺憾;不過,對于了解呂秀蓮的友人來說,呂秀蓮在緋聞事件后的表現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在朋友眼中,她向來就是個好強絕不低頭的人,而對新新聞「告到底」的結果也完全符合她的個性。

33年次的呂秀蓮在《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一書自序中,自認她50多歲的人生意義,其實是相當程度「反映出台灣當代歷史的足跡」,她形容自己的生日當天是「盟軍登陸諾曼地槍林彈雨、惊天動地的最長的一日」,而她小時候曾經差點兩度被家中賣掉的插曲,更可能是她深惡痛覺「性別歧視」的濫觴,這從她遠到中美洲柔性外交之旅演講時,還場場不忘告訴友邦民眾她坎坷身世,便可探知她對此的難以釋怀。

呂秀蓮与媒体的互動不良,在她与幕僚的解讀上,是很多媒体特定的偏見与部分人士的放話,不過,呂秀蓮辦公室「運用」媒体的方式,媒体也往往感到不解,在新新聞緋聞案后的兩個例子中,不難了解呂秀蓮寄望媒体的「理想模式」;呂秀蓮對「正面報導」往往眉開眼笑、視為專業,而語帶批評的新聞她卻總是不加掩飾的抨擊為「不實報導」,對于自己曾有的談話也常常全盤否認。

這兩個例子,一是新新聞緋聞報導后几天,呂秀蓮當年台大法律系同學會組成「打气團」前往總統府聲援,這場幕僚原本建議僅僅開放攝影的接見,在呂秀蓮認為「應該讓媒体進來听听」后,變成全程開放、延長時間,呂秀蓮點名老朋友們起來講几句話,有同學說,呂秀蓮這樣一個黃花大閨女受了這么多折磨,有她的成長環境,媒体要給予各种体諒,有同學說,呂秀蓮是研究所男生及其媽媽的最愛,接見變成了一場公審式的澄清大會。

接著,是呂秀蓮自己人蔡明華脫口而出的又老又丑「鐘樓怪人說」,盡管公開場合上呂秀蓮沒說什么,但蔡明華自己也承認,那一整天見著呂秀蓮都「挺尷尬」的,讓她當晚就赶快親自道歉;不過,不到24小時的時間,呂秀蓮接見華爾街鉅子的行程再度「全程開放」,鉅子一連稱贊呂秀蓮「美麗聰慧」三次,隔天呂秀蓮把報紙親手交到鉅子手上,在場媒体都可以感到她的愉快。

呂秀蓮的即興演講,是她最引為自豪的部分,卻也常常讓她躍為新聞主角而招致非議;而對呂秀蓮的直來直往,呂秀蓮義務律師團團員,也就是她的哥哥呂傳胜曾經一度解釋,她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許与她30歲那年罹患甲狀腺癌,割除甲狀腺后,「她這2、30年都必須靠藥物控制有關!」。

呂秀蓮的自視甚高,就她自己的說法,是來自「永遠第一的傲人學業成績」,雖然永遠第一,她也自認同時有著天底下最倒楣的際遇:30歲得了癌症,36歲入獄,不過,盡管倒楣,呂秀蓮還蠻得意,她說,對自己的得意不在考試的第一,而是在台灣現代化、民主化過程中,她往往領先群倫,開風气之先;呂秀蓮在自傳序中細數自己領先群倫的13個第一,除了包括倡導新女性主義,以台灣本位詮釋台灣歷史,警告美台將斷交,公開鼓吹「我愛台灣」等等外,第1個「公開宣布參選民選副總統」,也是她自驕于台灣政壇選風的一項成就。

呂秀蓮說,「因為是第一,往往十分孤寂,不是被冷嘲熱諷,便要遭嫉妒眼紅;掌聲,很少是我的,流言中傷,倒成了家常便飯。久而久之,反養成了我凡事只問是非,不計毀譽的洒脫,加上經常跑遠跑開,乃覺「千山我獨行」,因此風風雨雨,隨它去。」

也就因為「千山獨行」,呂秀蓮的辦公室盡管就在總統府中,但往往連府內的官員都不知道呂秀蓮的下一個動作,副總統辦公室与公共事務室之間的默契不足,也早已不是秘密;緋聞案從原本總統府的「低調默契」演變成高分貝的「告到底」,總統府內官員個個也搖頭莫可奈何,只能在公開台面上頻頻強調陳水扁對呂秀蓮人格信任、相挺到底。

官司過程中,呂秀蓮義務律師團屢屢在總統府或台北賓館所擺出的「眾人陣仗」,可說是台灣政壇有史以來的奇景,律師團成員私下表示,這是因應呂秀蓮要求各自上台陳述事實及辯駁,盡管這場官司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但呂秀蓮在官司開打前,不管是總統府接見、外出公開行程,以及官式記者會,都可說享盡了公共言論空間的無限資源。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呂秀蓮、新新聞首次庭訊
呂秀蓮:新新聞挑戰天理國法撒下彌天大謊
副總統与新新聞法庭交鋒
高雄捷運預定于2006年底全線通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