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高行健文字具音樂性,譯成瑞典文很容易。」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1月31日訊】 台北報導, 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人還在香港,台北國際書展展前記者會中,衝著高行健而來的新聞媒体,紛紛把焦點轉移到譯介高行健作品不遺余力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瑞典皇家學院院士馬悅然身上。

明日報報導, 馬悅然以流利的中文表示,最近4、5年來,他每年都會來台灣,很高興這次能到台灣參加書展。會后馬悅然表示,由于外國人很少懂中文,若中國作家的作品不譯成外文,沒有太多人能夠欣賞。因此翻譯者的水准非常重要,他以老舍的《駱駝祥子》為例,翻譯該書的美國人把以悲觀筆調寫成的最末章翻成樂觀的結局,《駱駝祥子》完全被「謀殺」。他認為翻譯者必須肩負雙重責任,不但要對讀者負責,也要對得起作者。

馬悅然認為要回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很難,就像很難說出他喜歡的擔擔面和麻辣火鍋這兩樣東西好在那里。他說,「文學絕對主觀,沒有客觀標准,我為什么喜歡高行健的作品?因為我喜歡。」不過他非常欣賞高行健作品中的語言与文學技巧,尤其高行健文字的音樂性,在翻譯高行健的作品時,他通常先將作品大聲念出,念了又念,念到彷佛听到作者的呼吸,自然而然就能很快翻譯出來。

馬悅然覺得翻譯高行健的作品很容易,只有在翻譯《靈山》時曾碰到困難,他找不到合适的瑞典名稱翻譯書中提到的5种花草,只好寫信向高行健求救,請他將花的外觀畫下來,結果高行健回信說,那些花是他自己發明的,當然找不到。

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后,馬悅然對其他華文作家的評論意見也備受關注。馬悅然說,高行健得獎為華文文學開創一條通往世界文學的道路,但他希望其他華文作家不要因此而模仿高行健的風格,身為一個作者必須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就如高行健曾說他是「不負責任」的作者,不管讀者,只為自己寫作。他認為華文世界,包括大陸、台灣、香港都有不少优秀作家有机會走上世界舞台,不需要像日本,在作家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獎20年后,才出現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馬悅然說大陸的莫言、李銳都很优秀的作家,他對台灣的小說不太熟悉,但對台灣詩人的成績相當推崇。他說,台灣詩人很偉大,他們的作品不亞于世界知名詩人,他与奚密、向陽合編的《台灣現代詩選》,其中收錄50位台灣詩人的詩作,將在台灣、大陸与美國同步推出三种不同文字的版本。


    相關文章
    

  • 高行健:最好不見特首 (1/31/2001)    
  • 高行健在香港拒談個人政見 (1/31/2001)    
  • 高行健于香港中大發表演講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1/31/2001)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高行健得獎 ,因為他是很好的作家 (1/30/2001)    
  • 高行健強調:文學不應服從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訪港暢談文學 (1/30/2001)    
  • 法國漢學家杜特萊翻譯小說「靈山」 法國的中國文化熱潮又加溫 (1/30/2001)    
  • 觀高行建來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變成[大陸] (1/30/2001)    
  • 小才女挑戰高行健博得滿場掌聲 (1/30/2001)    
  • 高行健:文學遠遠高于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訪台 本尊未到旋風先至 (1/30/2001)    
  • 高行健著作熱:書店大陸客爭購,圖書館借閱須輪候 (1/30/2001)    
  • 高行健女友隨行訪問港台 (1/30/2001)    
  • 「不冷不熱」,香港高官突然出席高行健演講 (1/29/2001)    
  • 【明報】:讓文學歸文學不要泛政治化 (1/29/2001)    
  • 高行健酒會董建華拒出席 (1/29/2001)    
  • 高行健抵港不回應北京批評 (1/29/2001)    
  • 高行健下月台灣行 (1/29/2001)    
  • 高行健今早抵香港 避談政治問題 (1/29/2001)
  • 相關新聞
    高行健今早抵香港 避談政治問題
    高行健抵港不回應北京批評
    高行健酒會董建華拒出席
    【明報】:讓文學歸文學不要泛政治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