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追尋深入內心世界真正自由的漫長之路

人氣 49
標籤:

【大紀元2月1日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天重申,自由是創作最起碼必要的條件,而真正的自由更深入作家的內心世界,追尋內心的自由要靠自己捕捉、探索,在客觀自由的環境里不一定找得到,自由是一條漫長、走不盡的路!而故鄉是一种情感上的聯系,不是一個确切的地點,不帶有國土、政治的涵義。

中央社報導, 高行健下午搭乘國泰班机抵達中正國際机場后,即驅車直奔台北市政府召開「駐市作家高行健抵台記者會」,接受了文化局長龍應台簡單的歡迎儀式,也接受記者提問,話題從個人的創作歷程、自我世界對自由的追尋,到華文文學在世界文壇的發展、諾貝爾文獎的得獎感触,除了政治議題与認同問題「實在沒有談的必要」,高行健几乎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离鄉背井、流亡法國追尋「創作自由」,這位諾貝爾文學獎首位得獎華文作家重申:「自由無論如何都是創作最起碼、最必要的條件」;至于所謂的「根」,根就落在自己身上,他借用一位波蘭作家的話「波蘭就在我身上、我就是波蘭」,若有人要問中國文化在哪里?高行健大聲說:「中國文化在我身上、在我筆下!」

中央社記者提問,從中國大陸流亡到法國、在文學創作道路上獲得諾貝爾的殊榮,是否已尋找到真正的自由?高行健表示,在創作自由之外,真正的自由更深入作家的內心世界,追尋這种內心的自由要做很大的努力,不一定在客觀自由的環境里就可以找得到。

雖然在諾貝爾受獎詞「文學的理由」中曾經提到:「說佛在你心中,不如說自由在心中,就看你用不用」!高行健強調,心中的自由也要看你去不去找尋它,因為這是一個靠自己捕捉、探索的過程;他透著滄桑的嗓音說:「自由是一條漫長的路、一條走不盡的路,自由有三百六十個等級,藝術家恐怕總也在找尋自由!?」

至于中國大陸、法國、台灣、香港,到底哪里是他的故鄉?哪一處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高行健說,「故鄉無非是一种親切感、是一种情感上的聯系」,而不是一個确切的地點,不帶有國土、政治的涵義,會說台灣「猶如故鄉」就是如此;至于「認同」,他認為是一個假問題、一個沒有必要的問題,「干嘛認同?認同誰?法文、中文寫作,我什么都做!」

高行健說,「認同」這個詞的背后往往牽涉到政治、集体、歷史的背景,而作家的創作卻是集于自己一身,這种「認同」對作家僅僅是沉重的負擔和累贅,往往是不必要的。

「最重要的是作家或藝術家有話可說,有新鮮的東西要表述,又能夠表述得出來」,高行健認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在當下找到自己創作的衝動,因為「寫作總是在告別」,寫作完成、事情就過去、就告別了!

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榮銜的長篇著作「靈山」,是在他獲知自己罹患癌症后,在尋訪生命「靈山」的過程中完成,高行健坦言,這份難得的經驗确實促使寫作較為透徹,「畢竟是從死亡中過來,就得考慮如何用另一种方法生活,活得較為有趣、活得較為值得!」

原本自認為是無神論者的高行健,在尋訪「靈山」的歷程以及癌症奇跡式消失后,便對所有不可知的事物,就此存著一份敬畏,對這些奇跡、神秘不可知的事的看法,他說,在這些「不可知」的面前就「不要再多嘴了!」


    相關文章
    

  • 中央社: 高行健認為中國作協不友善聲明不值得談 (2/1/2001)    
  • 高行健心路歷程: 流浪得靈感寫巨著《靈山》 (2/1/2001)    
  • 董建華冷對高行健 港議會要求解釋原因 (1/31/2001)    
  • 高行健香江行言猶未盡 (1/31/2001)    
  • 高行健:文學跟政府沒有關系 (1/31/2001)    
  • 陸鏗直斥港府當局冷待高行健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處境微妙 (1/31/2001)    
  • 高行健在港“感到不自由” (1/31/2001)    
  • 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高行健文字具音樂性,譯成瑞典文很容易。」 (1/31/2001)    
  • 高行健將抵達台灣 發表三本新書及現場簽名會 (1/31/2001)    
  • 高行健:最好不見特首 (1/31/2001)    
  • 高行健在香港拒談個人政見 (1/31/2001)    
  • 高行健于香港中大發表演講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1/31/2001)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高行健得獎 ,因為他是很好的作家 (1/30/2001)    
  • 高行健強調:文學不應服從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訪港暢談文學 (1/30/2001)    
  • 法國漢學家杜特萊翻譯小說「靈山」 法國的中國文化熱潮又加溫 (1/30/2001)    
  • 觀高行建來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變成[大陸] (1/30/2001)    
  • 小才女挑戰高行健博得滿場掌聲 (1/30/2001)
  • 相關新聞
    小才女挑戰高行健博得滿場掌聲
    觀高行建來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變成[大陸]
    法國漢學家杜特萊翻譯小說「靈山」 法國的中國文化熱潮又加溫
    高行健訪港暢談文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