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科技一等獎為何連續3年空缺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200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近日已公布。但是,本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的一等獎仍然空缺。而這兩項國家科技大獎的一等獎已是連續3年空缺了。這反映出我國科技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比較薄弱,缺乏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原始創新性的項目不多。

中華网報道說,中國科技事業近年來雖然取得很大進展,但尚未產生足以躋身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這從某种意義上表明,我們的科研工作与世界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在今后,中國科學界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工作,加強對科技的投入,加強科學共同体的建設,加強創新机制、創新体制等科技活動環境的建設,調整科技力量的布局,以應對科學技術全球化的挑戰。

据了解,國家科技大獎的評選標准基本上是与國際接軌的,一等獎要求項目的學術和技術創新水平必須在國際上居于領先水平。

据199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自然科學獎要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這里所說的重大科學發現,是指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具有重大科學价值;得到國內外自然科學界公認的發現。國家技術發明獎要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所謂重大技術發明是指,前人尚未發明或者尚未公開;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經實施,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發明。以這個標准,近几年來,我們的一些科學發現還沒有刊登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技術發明也与國際同一領域有著相當的差距,特別是國際競爭激烈的電子技術、計算机等領域更加突出。

國家科技大獎空缺的原因除了歷史原因造成的人才斷檔,以及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外,我們還缺少大投入、大合作、大規模的集体研究。

相關新聞
最新研究發現:結腸癌或與口腔細菌有關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索倫之眼」超新星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