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導演鄭曉龍《刮痧》創作始末

人氣 42
標籤: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4年,我听到朋友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台灣移民夫婦因為給孩子洗澡時不慎摔了孩子,被社會福利机构控告虐待。那時,我們虛构了“刮痧”這個故事,來到美國請朋友幫我們丰富內容。沒有想到——

  交談中,美國的朋友告訴我們,1996年在匹茲堡,真的有一對華人移民夫婦因為給自己的孩子刮痧祛病,被當地福利机构指控虐待儿童,剝奪了其對子女的監護權。隨之而來的漫長官司讓這個家庭飽經磨難,一時間搞得所有的媒体都沸沸揚揚,很多報紙、電視都對這一事件大加報道,顯示出美國社會對于華人社圈、華人文化廣泛的不理解与不接受。

  實際上,即使是在現在的美國,類似事件仍然比比皆是———南美移民經常會打孩子,在院子里被鄰居看到直接就打電話報警;我們中國人經常說“打是疼、罵是愛”,但孩子受了体罰如果到學校跟老師一說,比較“善”的老師會打電話到家里警告家長,而一般的美國人會直接通知社會福利机构或報警。所以說,美國真的是個“愛管閑事”的民族,但我們必須看到,這也反映出根植于每個普通美國人心里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大家互相監督,社會就會安定得多。我們中國人在這种小事上,則往往習慣———“事不關己、高高挂起,“跟我又沒關系,我惹那事儿干嘛呀我”。

  在教育孩子———我們中國人認為這么私人、這么細微的一件事上,東西方觀念上也有這么大的差异!我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的財產,無論我們怎么管教他都是為了他好;而美國人就會認為:孩子是社會的財富,是獨立的,他有行動的自由,作為家長有義務照顧和保証其受教育的權利,忽略或粗暴對待孩子的行為是絕對不被接受的。教育孩子這种行為屬于社會行為,不是你關上門就了事的!類似的很多這些事,讓我想到的是觀念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而不是簡單地厚此薄彼,評頭論足……我漸漸感到:真的應該做些什么了。

  《北京人在紐約》的不足

  六年前我拍了《北京人在紐約》,我一直認為它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為它主要表現的僅僅是新一代移民剛到美國時的生存艱難,講的是如何在物質上立腳,但卻缺乏對于不同文化碰撞的較為深刻的描述与剖析。后來因為《北京人在紐約》在國內极大轟動,我沒再好意思把自己的想法大聲講出來。我一直耿耿于怀,很渴望有机會來探討“王啟明”們后來怎么樣了,現在生活得如何,他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有什么新的遭遇,人生和信念有了什么變化,他們還好嗎?

  尋找真正的美國

  既然是要拍中美文化衝突,為了丰富“刮痧”這個故事,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在美國定下故事發生的地點。決定拍《刮痧》之初,圈內的朋友們就建議我把拍攝地點最好選在紐約或者洛杉磯。原因很簡單,除了拍《北京人在紐約》,我也曾經在紐約生活過,在那里朋友、熟人很多,對那里的大街小巷也是了如指掌。而洛杉磯是美國的電影拍攝制作基地,那里的人們十有八九是靠電影吃飯的,無論是餐館里端盤子的,還是街上掃馬路的,都有可能告訴你他在某部片子里飾演過小角色,或者是懂得化妝、服裝、攝影、燈光。人工和拍攝成本可以降得很低。這兩個國際知名的大城市讓我确實有些心動。

  但當我把《刮痧》的創作意圖講給我的一些美國朋友听時,他們几乎眾口一詞地說:忘掉紐約和洛杉磯吧,這兩個城市都太國際化了,它們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美國文化。在美國人眼中它們什么都不是,要尋找典型的美國人的生活、美國人的保守和對其它文化的排斥,應當到美國的中部去,到美國的中小城市去,那里才是真正的90%以上的美國人過的日子。于是我開始尋訪美國的南方、中部和西部——最后确定了以居民的頑固著稱的密蘇里州。

  哪儿哪儿都是英語,正是他們生存的環境

  《刮痧》講述的是發生在當代美國的一個新移民家庭的故事。全程在美國拍攝完成,影片采取的是大量英文對白(超過了影片長度的2∕3)。我們也知道,國內觀眾對于英文有語言障礙,很多國內的觀眾對于看字幕、對于一部影片采用這么長時間的英文對白肯定會感到不習慣——以致會使影片票房受到影響。但為了更真切地反映身在美國的華裔移民的生活遭遇,喜悅、艱辛、痛苦、孤立、奮斗、無畏,為了讓觀眾能夠置身其中,我們特意保留了這個“障礙”!哪儿哪儿都是英語,正是我們的海外同胞每日每時置身其中、無可回避的語言環境,我們希望更多地還原真實!

  當然,考慮到中國的實際和絕大多數觀眾的觀看習慣,我們在后期又制作了一個全部用中文配音的版本。這個中文版本,更加容易幫助大多數不習慣閱讀字幕的觀眾理解影片的故事情節。但如果想最大限度地体會那些身在大洋彼岸的同胞的切身感受,建議大家再去看一下英文的字幕版本,原汁原味,它畢竟會不一樣。

  當時全場都在大聲說:“NO!”

  當時是去年11月份,我們的《刮痧》的后期剛剛制作完,正赶上圣路易斯有個電影活動。那里的人們非常希望我們能夠參加,希望能夠一睹中國的電影攝制組全程在美國拍攝的第一部故事影片的風采。盛情之下我們同意展映一場。消息傳出去,《刮痧》的電影票在放映前一周就被觀眾一購而空。放映那天,場外聚集著數百名等待退票的人群,當地人士評論:這在圣路易斯确實前所未有!

  片子放映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周圍美國觀眾的反應,發現盡管影片表現的是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种种遭遇,但情節對觀眾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時而隨著故事的曲折發展發出同情的嘆息,時而隨著人物的精彩對話發出會心的笑聲。當演到圣誕夜白人醉漢持刀搶劫許大同錢財,并貪心地要奪走許大同給儿子准備的圣誕禮物時,全場觀眾几乎不約而同憤怒地大聲說:“NO!”

  我坐在黑暗中感到一种滿足。美國人是溢于言表的民族。他們一個“不”字,清晰地讓你知道,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人類在是非愛憎上是共通的。(北京青年報劉靖)

  鄭曉龍檔案

  鄭曉龍,導演、制片人1984年至今,先后擔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管生產副主任、主任,在任期間曾策划組織了多部在國內引起強烈轟動效應的電視劇,如第一部長篇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第一部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第一部編年史風格的電視劇《一年又一年》,以及《無悔追蹤》、《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藍色三環》、《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罪証》、《北京人在紐約》等等一批优秀電視劇作品。

──轉自《中華网》

相關新聞
2023年票房慘敗前五大電影揭曉 迪士尼佔四部
安海瑟薇提問無人答超尷尬 主持人幽默緩頰笑翻眾人
父賀一航癌逝有家族史 曾治豪戒菸酒為健康減重
貝嫂為貝克漢慶生 喜歡和小1歲的先生一起變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