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畢業生网上求職成“時尚”

標籤:

【大紀元3月27日訊】网絡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求職正在成為大陸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一种新時尚。

  中新社消息,目前大大小小的网站几乎都有“求職功能”,有的規模還很大。如今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就業期,人們在京城大小网吧可以看到,各家求職网站成了大學生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在五道口的一家网吧中,即將畢業的吳同學上网登陸某求職网站,按規定填好個人簡歷,附上求職信和照片,然后他選擇了一家自己鐘意的公司,把個人資料以“點擊”的方式發送給它。

  五十多万人次的日訪問量,最大峰值達到每分鐘三千人次訪問,近万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上网注冊并向用人單位提交了個人簡歷,這是日前在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网上供需洽談會出現的火爆場面,更能說明大學生們對网上求職的關注。

  事實上,傳統“赶場”式的人才招聘會早就讓大學生們不胜其繁。

  根据清華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一個清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要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最起碼要有選擇地參加八場校內的招聘會,而現實情況是,有的畢業生利用各种渠道“廣种博收”,最后一年參加的招聘會竟多達三十多場,校內校外各地的都有。為爭取接触更多的用人單位以獲取盡可能多的就業机會,他們往往要花上不小的費用。

  网上求職則打破了時空界限,使人才供需雙方不見面也可交流。它少了傳統人才招聘會的擁擠和喧囂,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使大學生們免了舟車勞頓之苦,省錢、省時,降低了就業成本。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网上招聘也有不少好處。以前,他們每年也要到全國各地參加各种人才招聘會、洽談會,招收一名應屆畢業生的費用起碼是兩千元到八千元;通過网絡招聘應屆畢業生,成本几乎為零,還少了擺攤布點的辛苦。

  据了解,教育部已在開發學籍學歷電子注冊和認証系統,解決网上身份認証的問題,以避免虛假信息的侵入。


    相關文章
    

  • 新聞小檔案:人物介紹 — 高瞻 (3/24/2001)    
  • 方明: 托爾斯泰論生命 (3/21/2001)    
  • 移民局新政策:遭解雇H1B簽証者可留美求職 (3/20/2001)    
  • “百万年薪誰聘我?”私營老板拍賣自己起波瀾 (3/20/2001)    
  • 失業率走高 全職難求兼職工作倍受青睞 (3/17/2001)    
  • 家住屯門樓价低然求職難 (3/12/2001)    
  • 急需用錢 一男子將自己“活人出租” (3/7/2001)    
  • 兩會專題:新增待業人口六千万 形勢嚴峻 (3/7/2001)    
  • 竹科就業徵才 大批求職人潮涌進 (2/28/2001)    
  • 求職調查: 64%受訪者有去大陸求職的強烈意愿 (2/23/2001)    
  • 最慘的一年 台灣人真痛苦 (2/23/2001)    
  • 北京招聘廣告夸大其詞 引發万名求職者火爆抗議 (2/18/2001)    
  • 職介空手道:空殼公司聯手騙 (2/18/2001)    
  • 互聯网可緩解抑郁情緒 (2/13/2001)    
  • 福州:打工須憑《求職証》 (2/3/2001)    
  • 遼宁首次試行大學生科研能力等級評定 (2/3/2001)    
  • 今年就業机會只有去年一半 (1/27/2001)    
  • 片名:《考試一家親》 (1/25/2001)    
  • 网站越倒 生意越好 (1/23/2001)    
  • .COM网站越倒 求職网站生意越好 (1/22/2001)
  • 相關新聞
    .COM网站越倒 求職网站生意越好
    网站越倒 生意越好
    片名:《考試一家親》
    今年就業机會只有去年一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