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宇航員整裝待發將登上外太空

標籤:

【大紀元3月8日訊】1999年11月20日,多年來秘而不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熊熊烈焰中發射升空。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又開始了新的太空之旅。世界各地媒体都在傳播這樣的新聞:“中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舉世矚目,更成了老百姓的熱門話題。許多人按捺不住心頭的好奇,紛紛猜測中國的宇航員何時升空?各种媒体也時不時地敲著“邊鼓”,“中國宇航員待命升空”等大標題紛紛見諸報端,一時虛實結合,真假難辨。

去年1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在今后10年的發展目標中,“白皮書”提到一句話:“實現載人航天飛行”。

按照“白皮書”的要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在“十五”期間將加快研制和試驗,以期在新世紀初期實現中國宇航員遨游太空的夢想,并建成一定規模的航天研制体系。從今年起,我國將發射多艘無人飛船,在此基礎上實施載人航天飛行,把中國的宇航員送上太空。目前,宇航員的培訓工作正在按計划進行。

中國的宇航員究竟是些什么人?什么樣的人可以被挑選上?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已經有40年載人航天史的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及美國是如何走過來的吧。

40歲左右的科學家、工程師可能當上宇航員

在美國,宇航員的挑選和訓練由美國宇航局負責。

1959年,美國為執行水星計划,從美軍軍官中挑選了第一批宇航員,其選拔標准是:一、有1500小時以上飛行駕駛經驗的軍用噴气式飛机駕駛員;二、從試飛飛行員學校畢業;三、身体健康,年齡在40歲以下。由于當時的飛船座艙比較狹小,身材高大者在里面行動不便,要求宇航員身高不超過1.8米;四、有工程學或科學方面的學士學位或同等學力。

1962年,宇航員的年齡限制改為35歲,身高放寬到1.83米。

1976年7月,美國開始為其航天飛行計划選拔宇航員,開始將宇航員分為駕駛員(包括指令長)和飛行任務專家兩种。前者主要負責航天飛机的駕駛工作,后者負責飛行計划的協調、航天器的維修保養、施放(回收、修理)衛星、進行艙外活動,還要處理其它特殊飛行任務的問題。申請當駕駛員的人,必須具有工程學、物理學或數學方面的學士學位,有更高學位者优先考慮;至少有1000小時的飛机駕駛經驗,有2000小時以上飛行經驗者、能駕駛高性能噴气式飛机者或有試飛經歷者均优先錄取;必須通過体檢,符合美國宇航局規定的一類体檢標准。申請當飛行任務專家的人,必須具有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或數學方面的學士學位,体檢符合該局規定的二類体檢標准。

曾經面試過宇航員候選人的一位專家總結說,美國宇航局要尋找的人是具有較深科學背景的、有所特長的人。

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宇航員的選拔標准同美國差不多,后來也有所放寬。選拔對象從開始時的殲擊机駕駛員,改為后來的試飛飛行員。從1967年起又改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最大年齡限制則放寬到40至46歲之間。

當年美國的登月宇航員在訓練時要穿著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熱的佛羅里達沙漠中每天行走20—30公里

符合條件的人被選拔上以后,還需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最終成為宇航員。

除了參加与飛行有關的一般性訓練及理論知識學習外,宇航員們還要經過長時間的适應性訓練,才能過關。比如,為了适應太空飛行期間失重和旋轉帶來的刺激,對宇航員的訓練甚至包括花樣滑冰、降落傘的自由落体、体操、繃床等。還有一种方法是用旋轉台訓練,即把人固定在旋轉台上,以不同的速度旋轉。受訓者一開始可能會出現眩暈、惡心等反應,長久訓練就可逐漸适應。飛船進入宇宙空間后,遠离人群,除和地面聯系外,与世隔絕,長期的寂寞生活對人的心理生理都有一定的影響。為了讓宇航員能夠适應這种特殊的生活,隔离室訓練便應運而生。隔离室几乎不受任何聲響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絕一樣。

宇航員還要進行各种安全脫險訓練,如彈射塔和飛机的跳傘訓練,降落在海上或陸地的求援訓練,正常飛船濺落在海洋時從飛船出來的訓練,穿著宇航服的訓練,等等。這些都是必須的訓練項目。

宇航員的訓練有時遠比我們想象的艱苦得多,有些訓練甚至是讓人難以忍受的。蘇聯宇航員在一年的時間內,要騎自行車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當年美國的登月宇航員要穿著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熱的佛羅里達沙漠中每天行走20—30公里。如此体能訓練,不是一般人所能受得了的。

中國宇航員不會拖航天工程的后腿

中國的宇航員什么樣?很多人都在急切地等待答案。其實,宇航員的選拔條件在哪個國家都大致相同,都需要有強壯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各种特殊環境因素有很強的耐受及适應能力;有廣博的知識和靈活的操作能力;更要有獻身精神,以适應航天探險活動等等。而在訓練方式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按照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划,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實施。第一步,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宇航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适量的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并使宇航員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實現宇航員出艙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飛船与太空艙的交會對接,并發射長期自主飛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盡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第三步,建造大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早在1968年,我國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為把我國宇航員送上天進行各种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比如對宇航員進行嚴格的選拔和特殊的訓練;研究環境控制和生命保証系統,其中包括宇航服的設計。此外還有太空食品及飲料的研制等,為宇航員上天創造必備的條件。

為了早日實現這個目標,所有參与載人航天工程的科技工作者都在竭盡全力地工作著。蘇聯和美國在成功發射載人飛船之前,分別進行過7次和21次無人飛船升空試驗,只有當飛船做到万無一失,才能送宇航員上天。中國也一樣,一旦飛船經過几次試驗做好充分的准備,一聲令下,宇航員決不會拖航天工程的后腿。

只要了解了有關宇航員的一些基本常識,我們就可以勾畫出精心挑選出來并接受了嚴格訓練的中國宇航員的輪廓了。至于究竟誰能成為中國第一個登天英雄,或許只有等到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那一刻才會見分曉。


    相關文章
    

  • 快訊: 美國航天飛机“發現者”號8日成功起飛 (3/8/2001)    
  • 中國首批宇航員已整裝待發 (3/7/2001)    
  • 波蘭天文學家呼吁: 重視太空污染問題 (3/6/2001)    
  • 布什擔心國際太空計划開銷過大 想省點錢 (3/1/2001)    
  • 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机再次推遲返回地球 (2/20/2001)    
  • 美宇航員完成”天意”實驗艙安裝任務 (2/11/2001)    
  • 中國五年內將研制多艘載人飛船 (2/6/2001)    
  • 綜述:中國宇航員上天的日子又近了一大步 (1/17/2001)    
  • 中國訓練四名宇航員以乘坐“神舟號”上天 (1/17/2001)    
  • 中國訓練四名宇航員以將來乘坐“神舟號” (1/17/2001)    
  • 中國第一代宇航員將乘坐“神州號”遨游太空 (1/17/2001)    
  • 來自國際空間站的新年祝福 (12/30/2000)    
  • 宇航員在國際太空站過圣誕 (12/25/2000)    
  • 宇航員在國際太空站過圣誕 (12/24/2000)    
  • 黑客差點黑掉宇航員 (12/22/2000)    
  • 飛船可种糧自給 俄開發深空探險 (12/19/2000)    
  • 俄提出深空軌道飛船開發計划 (12/18/2000)    
  • 【大紀元12月12日科技快訊】“奮進”號航天飛机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12/12/2000)    
  • 電腦指令失靈 太陽能板翼不听 (12/4/2000)    
  • 克林頓的「伊妹儿」在网上賣了22000美元 (11/21/2000)
  • 相關新聞
    中國第一代宇航員將乘坐“神州號”遨游太空
    中國訓練四名宇航員以將來乘坐“神舟號”
    中國訓練四名宇航員以乘坐“神舟號”上天
    綜述:中國宇航員上天的日子又近了一大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