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宁:我就是清華園里的那個“楊大頭”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8日訊】中新社報導,二十六日下午,楊振宁被清華大學數百位學子用掌聲“催”出來。

楊振宁教授這天要在清華大學演講,主持人在演講正式開始之前話還未說完,急不可待的學子們已經鼓起了熱烈的掌聲,迎接心目中的大師。

面對熱情的學生們,楊振宁教授愉快地在演講前与大家嘮起了家常。

主持人問楊先生,听說當年清華園里有兩個出了名的“大頭”,一位是俞平伯先生的公子“俞大頭”,另一位是“楊大頭”,也就是您,是嗎?

楊振宁听后与台下的觀眾一起哈哈大笑起來,他風趣地對主持人說:“你對歷史還挺了解的嘛。”

由此,這位諾貝爾物理獎華人獲得者講起了他与母校清華半個多世紀前的不解之緣。

楊振宁是在清華校園中長大的。他說:“我上的小學現在還在,它的建筑就在二校門的附近。我家住在清華西院的十一號。”不過,那時的物理大師還只是個調皮、淘气的孩子,“我爬過清華園里的每一棵樹,甚至研究過里面的每一棵草。那時的清華比現在小多了。”

當有人問在獲諾貝爾之前是否想到過自己能獲獎的時候,楊教授回答說,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天在學校里看到一本書叫《神秘的宇宙》,講的都是當時物理學的最新發現和理論。回到家以后,我便對我的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那一年我十二歲。

話聲未落,掌聲又起,年輕的學子們為楊先生的諾貝爾獎夢始于清華而感到振奮。對于怀有相同夢想的他們,這難道不是最好的鼓勵嗎?

正是在這种輕松、愉悅的气氛中,楊振宁教授開始了他題為《美与物理學》的演講。

他說,物理學的原理有它的結构。這個結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個物理學工作者,對于這個結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會發展他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說他會形成他自己的風格。

楊先生以二十世紀大物理學家狄拉克為例:狄拉克的特點是話不多,但其內含有簡單、直接、原始的邏輯性。他的文章讀起來就象“秋水文章不染塵”,沒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

楊先生用頗富情感色彩的語言形容那些枯燥乏味的物理方程:“它們以極度濃縮的語言寫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結构,它們是造物者的詩篇。”

“物理學中的美是妙不可言的,那是一种庄嚴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窺宇宙奧秘的畏懼感。這种感覺恐怕正是籌建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師們所要歌頌的崇高美、靈魂美、宗教美、最終極的美。”

他對物理學美感的精妙闡述,不僅贏得學生陣陣掌聲,也為正在寒窗苦讀學子們的心靈開啟了又一扇通往理想的天窗。

最后,作為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宁教授言辭懇切地告誡青年學子們在當今物理學多元發展的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触角伸得遠一些,關注的面要廣一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研究目標……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期待著母校能涌現更多的國際級學術大師,是楊振宁先生在母校建校九十周年之際回到這里与青年學子促膝談心的良苦用心。

相關新聞
北京持續清洗港澳系統 南粵集團董事長被查
張又俠罕見穿西裝露面 分析指其兵權疑遭剝奪
中共三中全會前夕 唐山多名官員被查
分析:中共三中全會前 中辦發文泄露大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