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我就是清华园里的那个“杨大头”

人气 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8日讯】中新社报导,二十六日下午,杨振宁被清华大学数百位学子用掌声“催”出来。

杨振宁教授这天要在清华大学演讲,主持人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话还未说完,急不可待的学子们已经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迎接心目中的大师。

面对热情的学生们,杨振宁教授愉快地在演讲前与大家唠起了家常。

主持人问杨先生,听说当年清华园里有两个出了名的“大头”,一位是俞平伯先生的公子“俞大头”,另一位是“杨大头”,也就是您,是吗?

杨振宁听后与台下的观众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他风趣地对主持人说:“你对历史还挺了解的嘛。”

由此,这位诺贝尔物理奖华人获得者讲起了他与母校清华半个多世纪前的不解之缘。

杨振宁是在清华校园中长大的。他说:“我上的小学现在还在,它的建筑就在二校门的附近。我家住在清华西院的十一号。”不过,那时的物理大师还只是个调皮、淘气的孩子,“我爬过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甚至研究过里面的每一棵草。那时的清华比现在小多了。”

当有人问在获诺贝尔之前是否想到过自己能获奖的时候,杨教授回答说,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在学校里看到一本书叫《神秘的宇宙》,讲的都是当时物理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回到家以后,我便对我的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那一年我十二岁。

话声未落,掌声又起,年轻的学子们为杨先生的诺贝尔奖梦始于清华而感到振奋。对于怀有相同梦想的他们,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鼓励吗?

正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杨振宁教授开始了他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

他说,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和妙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杨先生以二十世纪大物理学家狄拉克为例:狄拉克的特点是话不多,但其内含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他的文章读起来就象“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杨先生用颇富情感色彩的语言形容那些枯燥乏味的物理方程:“它们以极度浓缩的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物理学中的美是妙不可言的,那是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这种感觉恐怕正是筹建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他对物理学美感的精妙阐述,不仅赢得学生阵阵掌声,也为正在寒窗苦读学子们的心灵开启了又一扇通往理想的天窗。

最后,作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言辞恳切地告诫青年学子们在当今物理学多元发展的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触角伸得远一些,关注的面要广一些,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研究目标……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期待着母校能涌现更多的国际级学术大师,是杨振宁先生在母校建校九十周年之际回到这里与青年学子促膝谈心的良苦用心。

相关新闻
北京发超长期国债 分析:中共没打算还本
中国消费失动力 产能过剩 经济不平衡加剧
中共抛救市三招 民众:不惜鼓励加杠杆买房
4月中国70城房价大跌 新房环比跌幅9年新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