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字定前程 筆跡鑒定轟動京城

人氣 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0日訊】就業﹑再就業﹑跳槽……告別了一輩子就捧一只“鐵飯碗”的時代﹐現在的人們不得不一次次地站在職業生涯的岔路口﹐而方向對于成功來說至關重要。

人民網報道﹐京城一家人才服務中心近期宣稱﹕任何人只要提供50個字以上的筆跡﹐就可以由專家當場鑒定出其人性格﹑能力﹑適宜職業與事業發展等等。一時間,好奇者蜂擁而至。

判斷性格事業 就憑當場五十字
單項收費一百元 問的多來的少
有人贊“神了” 有人說“太玄”

   ■筆跡測評現場 贊嘆與質疑“交響”

   在北京青年人才服務中心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上﹐做“筆跡心理鑒定”的攤位比正經招聘的還要熱鬧。眾人忙著找筆找紙﹐或趴或蹲﹐匆匆寫上一段字﹐再爭先恐后地遞進去﹐眼巴巴地等著“指點迷津”。

   被推介的筆跡分析專家徐慶元略顯黑瘦﹐戴著一副眼鏡。他的方法就是一邊看著被分析的筆跡﹐一邊在紙上迅速涂畫出一段段或橫或豎的鋸齒狀線條﹐片刻思索之后各種“鑒定結果”便脫口而出。旁邊的工作人員解釋說﹐畫線條是在幫助分析筆跡中的“信息”。

   “挺准的。”一位微胖的中年女士剛“鑒定”完﹐身邊就圍上好几個人打聽消息。她得到的“鑒定結果”主要是﹕善良﹐吃苦耐勞,但有時脾氣有些急躁﹐建議從事簡單服務業的工作或是干脆做“個體戶”。這位女士原本黑紅的臉膛因興奮愈發紅了﹕“我今年38歲了﹐原來的會計工作總覺得不太合適。現在工作沒了﹐我正想開個小店兒。聽專家這么一說﹐我更有信心了。”

   而一個小伙子對這種鑒定職業發展的方法卻有些不信任。他皺皺眉說﹕“說你‘善良’﹐ 誰會反對﹖說‘壓力大’﹐現代社會誰活著沒壓力﹖人都有兩面性和矛盾性﹐怎么說都會覺得跟自己情況有點兒像。”

  這位自稱是心理學業余愛好者的小伙子說﹕“有些讓人覺得准的東西其實不看筆跡也能分析出來。有個人一看就是中年下崗女工﹐就說她‘不適合當領導﹐可以搞后勤工作’﹔看見穿得挺時髦﹑挺活潑的小姑娘﹐就說她‘性格外向﹐花錢大手大腳’﹐這些我也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看筆跡識人心 騙朮還是科學

   憑筆跡識人﹐到底是騙朮還是科學﹖記者向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求教。鄭日昌教授說﹐筆跡心理分析確有科學依據。研究筆跡與個性﹑筆跡與心態關系的學科稱作筆跡心理學﹐它是筆跡分析的理論基礎。筆跡學家認為﹐人的大腦與雙手息息相通﹐書寫運動像體態語言一樣﹐是一個人個性和心態的自然流露。

   鄭日昌教授說﹐在國外﹐筆跡心理學研究歷史較長﹐也較為發達﹐大學中有專設的專業﹐社會上也有相應的機構做實際應用。

   而在我們國內﹐搞筆跡心理分析的人全國加起來也只有几十個。鄭日昌教授沒有對任何一位筆跡學研究者做出具體評價﹐他只是籠統地說﹐多數還是停留在業余愛好的階段。一些人憑著長期摸索積累的經驗﹐有些方面分析得已經比較准﹐但我們確實還缺乏系統研究。

   徐慶元說﹐從14歲開始和筆跡心理學打交道﹐已經有20多年了﹐拿過不少獎勵証書。現在他可以從筆跡做出性格氣質﹑能力潛力﹑愛情與擇偶﹑人際關系﹑道德觀念﹑金錢態度等等36項鑒定內容。目前青年人才中心一天要接數十個有關咨詢電話﹐但真正光顧者一周只有十几個﹐爭相嘗試的場面只在几次免費推介的招聘會上出現過。測一項100元的收費﹐也許就是不“叫座”的原因之一。一般來人就測一兩項﹐主要是測職業發展。

   ■就憑筆跡下結論 准確還是片面

   徐慶元堅決否認除筆跡以外的其他因素﹐如語言﹑舉止等會對他的分析結果有任何影響。他說﹕“我做筆跡心理鑒定﹐只需見字﹐便可識人﹐即使經過掩飾的筆跡也沒問題。用在招聘中﹐比面談更加簡單﹑准確。”

   正在北大攻讀MBA課程的王孝清是徐慶元及其筆跡心理鑒定的“鐵杆兒”支持者。他說﹕“我還曾經拿我朋友和家人的筆跡請徐先生看過﹐徐先生并沒有見到他們本人﹐但分析得都挺准。”

   徐慶元很肯定地說﹐其實就寫几個字就足夠反映一個人所有的信息﹐要求寫50個字﹐是因為字多些信息就廣些﹐能節約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蕭鳴政卻提出了異議﹐他說﹕“筆跡分析在我國古代就有﹐通過字推斷一個人的素質﹐我是肯定它有作用的﹐但有多大作用﹖在什么情況下有作用﹖能精確到什么程度﹖應該客觀分析。”

   蕭鳴政教授說﹕“書寫習慣可以改變﹐平時潦草﹐在應聘時可能會很端正﹔平時很放得開﹐應聘時可能緊張﹐字有些歪扭。在這種特定情景下寫50個字﹐就能斷定一個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有些懷疑。”

   蕭鳴政教授同時還是中國人才研究會人才素質測評專業委員會理事﹐他說﹕“我們通常在做人才測評時﹐首先要做背景分析﹐然后進行心理測驗﹐之后還有面試。人是複雜﹑矛盾的﹐越是聰明的人﹐表現越是多樣性。因此要了解一個人﹐也要從多方面入手。光通過心理測驗﹐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判定一個人﹐但如果再加上面試﹐我就有七八成把握了。對人做出判斷要慎重負責﹐不能隨意性太大﹐單憑一項指標就下結論﹐不太保險。”

   徐慶元說﹐接受其鑒定者要反饋一個准確率﹐絕大多數都寫下90%以上的數字。但被測者自估的准確率并不是科學的統計方法﹐尤其是預測性內容﹐自我評價與實際情況可能出入很大。

   鄭日昌教授的意見是﹐筆跡分析的最好材料是草稿﹑筆記等自然書寫材料﹐同一時期的几份書寫及數年中的各種書寫材料等等。為了分析得更准確﹐還要了解書寫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習慣用手及文化程度等。

   ■筆跡鑒定前程 勝任還是不成熟

   判斷一個人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徐慶元說他的主要依據是從筆跡中分析此人的能力和興趣﹐再以性格氣質作為輔助。單憑筆跡﹐完全可以鑒定出一個人適合從事的職業。記者問﹕“當能力和興趣并不一致時怎么辦﹖”徐慶元說﹕“當然還是聽能力的了。”

   而據蕭鳴政教授的說法﹐做職業規划一般是從知識﹑技能﹑態度及其他品行素質等四方面〔英語縮寫為KSAO〕來考察。每個人有不同的KSAO﹐每個崗位也有其不同的KSAO要求﹐需要兩方綜合分析怎樣才是最為恰當的結合﹐而并非是說有某一兩項素質符合就能做出簡單判定。會計需要細心﹐但細心的人不一定都是最適合做會計工作。

   鄭日昌教授介紹說﹐在國外﹐筆跡分析與職業分析不是由同一個人完成。筆跡分析家專門負責從筆跡中抽出一些信息﹐至于對職業和個人進行綜合分析﹐這部分工作應該是由職業心理分析家來做的﹐因為這還需要其他一些專業知識。

   引進徐慶元筆跡心理鑒定的北京青年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總裁高斌對這項新業務的前景十分看好﹐但也十分謹慎。他說﹕“盡管徐慶元做了多年的研究﹐但筆跡分析還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現在開始應用﹐是把它作為職業生涯設計中輔助個體和企業雙向選擇的一個工具﹐而且并非是主要工具。對所有來做筆跡分析的人﹐我們都是強調自愿﹐別把它看成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高斌說﹕“我個人認為﹐筆跡分析技朮目前還在一個考察階段﹐不具備大范圍推廣的條件。但它確實需要一個量化的過程﹐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體驗來找出其規律。”

   兩位心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家也都給出了建議。蕭鳴政教授認為﹕筆跡分析可以作為一種人才測評的參考手段﹐但絕不是主要手段。鄭日昌教授認為﹕在國內筆跡學研究還不是非常成熟的情況下﹐先不要急于應用。如果做出來效果不好﹐容易砸了牌子﹐被全盤否定。但他也承認這是一個矛盾﹕如果不應用﹐又有誰出錢供給繼續研究并積累樣本呢﹖“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或許是個好態度﹐能有所啟發就行﹐決定權還是在自己。

   只是這“姑妄聽之”的費用是一項100元﹐全套36項做下來恐怕得花上數千元﹐究竟有多少人捧場﹐尚需時日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已抄 再抄 抄而又抄––大學校園里“抄文化”盛行 (5/9/2001)    
  • 微軟計劃5月31日推出Office XP (4/28/2001)    
  • 英筆跡專家鑒定:菲總統手跡与罪証副本吻合 (12/19/2000)    
  • 醫生處方潦草見怪不怪,惡化病情豈能不管?美國要求醫生處方清晰,于人于己皆有利 (10/17/2000)
  • 相關新聞
    微軟計劃5月31日推出Office XP
    已抄 再抄 抄而又抄––大學校園里“抄文化”盛行
    湖南高校文學院黨支書酒後突發疾病死亡
    【菁英論壇】中國人口下降 社會面臨震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