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9日訊】 備受世人關注并被國內外媒體連續報道近半年多的撫仙湖“水下古城”考古、探秘,終于在昨天上午取得重大進展并揭開“謎底”——考古專家們根据剛剛完成的大型水下現場考古情形和炭14分析結果“拍板”确定:撫仙湖水底埋藏的确屬漢魏年代古城,其“年齡”約為1750年左右,這与昨日報道的古城“年齡約1800年”說法相吻合。昨日,記者一直堅守考古現場采訪,獲知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老天”突然放晴遂了世人心愿云南滇中地區(包括澄江一帶)從“五一”以來就基本屬陰雨天气,這對考古、直播活動來說非常不利,直到前天即考古行動的頭一天晚上,澄江撫仙湖一帶仍是雨霧蒙蒙。而且當地气象預報也顯示近期當地仍將維持這种“坏天气”,早已确定正式下水日期的考古行動受到嚴重威脅。但昨日一大早起床,人們惊异地發現“老天像長了眼睛一樣”突然放晴了!
早晨的撫仙湖湖面波浪起伏很大,气溫在18℃左右。上午8時,水下考古直播活動准時開始。按照預定計划,前來撫仙湖考古現場“坐鎮”的5位專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古建筑學會理事長楊鴻勛、云南博物館館長王仁湘、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李季、水下考古隊隊長張威等准時入座;考古湖區,3艘艦船和8艘應急快艇停泊在准确的預定位置;已“備戰”近一月的國家水下考古隊員也進入“臨戰狀態”,對眾說紛紜的湖底古建筑遺址“千年之謎”進行全面考察。
這次考古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進行湖泊水下考古,也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實施水下古代建筑遺跡考古調查和首次運用机器人進行考古行動。
專家閉口不答“年代問題”敬一丹情急連連失態8時8分,撫仙湖水下考古活動開始,用于考古的潛器——白色的“魚鷹一號”下水。該潛器重達14吨,考古人員在里面通過潛器上配備的先進的水下探測系統和聲納系統進行探測。8時18分,考古隊員們跳离考古船,潛入湖水“探謎”作業。隨后,用于水下考古的“秘密武器”——小型水下机器人“金魚一號”入水。此后,水下攝影机机陸續將湖底里看到的石條等實物畫面傳了上來。
時間將近9時,直播平台現場主持人敬一丹,根据水下主持人黃海波等對水中諸多石條、紋縫的介紹等,開始逐一向在場專家發問“能否确定石塊的年代”,但6位專家均出言謹慎,并不作答或曰“畫面模糊,看不清楚”。
實在情急,在看到水下畫面中顯示的一塊小石板時,敬一丹干脆就問像不像是一塊雕刻物的“一只角”,這個問題非但專家不答,而且經過研究畫面細部顯示的概貌后,馬上否認這是人工痕跡物。我們在場的一些老記也忍不住說:隨著直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敬一丹太急了!”
水下考古隊員終于有了重要的發現。通過潛器發現的2塊石塊隱隱約約有刻紋,經過繪圖照相用繩索和气囊處理后,約9時20分,這塊200多斤的石塊終于浮出水面。雖然專家們立即否認了石上花紋是人工雕刻的痕跡,但還是認定:從石塊邊上的石灰砂漿和背部的痕跡看,确是“人工開鑿的建筑构件”,仍初步判定該石件在水中“至少有千年以上歷史”。
此時,已多次在話語中抱怨“船太慢”或“時間漫長”的敬一丹,才表示“專家們都顯得很興奮”、“電視机前的觀眾總算可以松口气了”。一件“寶物”和碳14鎖定古城年代但在稍后,一只“寶物”——已受嚴重侵蝕的廣口“平底”陶釜,終于被水下考古隊員發現并打撈上岸。這一令人惊喜的發現一下為這個建筑遺址的年代鎖定一個底線。此前一直對年代問題“避而不答”的在場專家們研究后竟一致認為:類似這种樣式的陶釜,年代應當就是“漢魏制造”。這件“寶物”無疑是探謎以來最有成效的“物證”,一下將水下古城的年代鎖定在漢魏時代。由于水下探測活動進展比預期緩慢,在已過原定結束時限后,央視臨時決定將節目時間延長了15分鐘。大約就在10點半鐘,在考古探謎已告取得成功之際,一臉輕松的敬一丹終于宣布,此前節目組已請有關部門就這片水下古建筑樣本作了碳14測定,初步結果表明水下古城存在年代約為1750年,專家們至此也确認:水下埋藏的古城應當就是漢魏時代建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