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惊人之舉:拆除商業街恢复南牆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3日訊】 1993年北大做出一個轟動全國的決定:推倒南牆辦商業街!校方說這是“更新觀念”的結果。8年過去了,北大在出了一批股票价格堅挺的知名校辦企業、并且產學研一體化初具規模的大背景下,又做出令人吃惊的決定:拆除商業街,恢复南牆。

近日的北大南門外大街已不复舊日的熱鬧,曾經坐滿朝气蓬勃的大學生的飛宇网吧和那些照相館、眼鏡店也人去屋空。在正門和西南門之間,是新砌的紅磚和灰檐的高牆,空空蕩蕩,很是扎眼;曾經被包圍在店鋪中的白楊樹,有的已經全部枯死或部分枯死,光禿禿的枝條像戰火洗劫后孤獨的旗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北京大學要恢复南牆了!

在“全民經商”時代拆南牆

近年,北京大學的南牆頗受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堂堂的北京大學作為中國第一學府而名揚四海,而且還因為這北大南牆承載了一些特殊的意義。

曾到過中關村的人都會記得,當時北大南街盡管車水馬龍,但除了小有名气的長征食堂外,大街兩側沒有什么能吸引人的目光。南牆,同全中國處處可見的圍牆一樣普普通通,一道陳舊的灰色屏障在沉睡著。

南牆名聲大振的日子是1993年3月。

北京大學做出了一個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爭論的決定————將約600米長的南牆推倒,改建為面積約為25000平方米的商業街。

可能在中國所有地方興辦這种商業街,人們都會以平靜心態去對待,因為40多家商店占用的臨時建筑,使這里相當凌亂龐雜,拆了牆統一建商場,可以統一管理,美化市容。但這里不一樣,因為這是北大!因為在全民經商的年代,中國推倒校牆辦商業街的第一例竟出現在最具學術傳統的北大!

當時在校的一位青年學生曾很激進地說:“這是一個大悲哀,從現在起,北大不會再出現一個純正的學者。”

北大南牆的這條商業街從1993年開始建設,几經變遷,頗耐人尋味。最初,街上的主角是小飯店和發廊,后來又有了家具店、服裝店、照相館等,而“風入松”書店的聲名遠揚為這條商業街增添了些許學府气息,盡管這書店“委屈”在地下室。1997年,一直在山西朔州做水泥預制件和加油站生意的王躍胜看中了這里,畢竟是北大,他“新潮”地經營的网吧大獲成功,4年里竟開了24家网吧,甚至在中國地圖出版社新版的“北京城區圖”上,正式出現了“飛宇网吧一條街”的名字……南牆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既然推倒南牆“大獲成功”,北大現在為何要重樹南牆呢?

北大發展規划部副部長、城市与環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呂斌說,一個原因是為了整治環境。當年推倒南牆辦商業街,引來很多兄弟院校的效仿,一個意外的結果是搞了很多違章建筑,北京市曾下決心要整治,而海淀一帶的整治重點是高校的周邊環境。今年四環路開通后,路兩側都要后退50米作為城市綠地,南街不得不拆。從北大自身看,南牆商業街緊鄰學生宿舍區,吵吵鬧鬧,影響學習和休息,學生們意見很大;而且南牆地帶小店鋪集中,外來人口多,賣盜版光盤和假證件的人很多,影響校園的安全和環境。

重樹南牆的另一個原因是從北大自身的發展規划來考慮的。當初推倒南牆時,一些小店鋪是需要的,因為風險不大,投入不多,北大更多是在扮演房屋業主的角色,初級階段只能如此。

新南牆与新南街什么樣儿?

南牆商業街的小店鋪已經騰空,很快這里就會是另外的景象。新的北大南牆會是什么樣子呢?按照呂斌教授的說法,遠景規划与近景規划會有不同。

遠景規划里,北大南街是北大科技園的一部分,其他3個片區是成府區、簍斗橋區和吳家花園區。呂斌說,知名的校辦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都轉戰到校外。“但是,產學研一體化是總體目標,應該說為了盡快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北大校園仍然應該有孵化器的功能。而且科研人員、可以借助的研究生等科研力量都集中在校內,尚不成熟的企業可以在校園區再孵化孕育一段。”這個科技園區計划是北大1999年就規划設立的并于去年3月作為中關村科技園規划的附件獲得通過。

北大科技園區的效果圖很吸引人。按模型規划,北大南街到四環路北側之間七八十米寬、八百米長的所有地方都要開發出來,与北大校園連在一起;這南街片區科技園有一個開放式的門樓,与北大學校主區之間間隔著綠地,蔥郁而美麗;這片綠地正是現在的南牆位置所在。呂斌教授說,這個規划實現起來并不容易。一是資金問題。這些土地不屬于北大,拆遷需要很大一筆費用。二是規划尚有一些需要協調的地方。如按照北京市四環路兩側退50米綠化帶的要求,恐怕這一片科技園所剩無几。是后退50米,還是后退30米,有關部門讓北大細化設計做好兩种准備。

盡管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南街全部拆遷已然在即,拆后也不可能是光禿禿的一片。呂斌說,新的南牆是否沿用1993年之前的虎皮牆還不肯定,但為了安全考慮,新的南牆肯定是1.8—2米之間的實體牆。

拆牆造牆,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在燕園就不平常了。因為這里是北大!也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急劇轉軌過程中,社會心態在“浮躁”的泡沫喧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北京大學生”獻身”試新藥 (7/11/2001)    
  • 北大清華高考狀元談考前心態調整 (7/5/2001)    
  • 善心得福報 疾病全掃光 (7/4/2001)    
  • 王若水七一聲明 (7/4/2001)    
  • 2000億債務:埋單手法不乏腐敗 (7/3/2001)    
  • 北大教授直言:鎮壓法輪功違反憲法“宗教自由”原則,實際上是政治迫害 (6/30/2001)    
  • 諾貝爾獎得主与中國院士談中國“芯” (6/30/2001)    
  • 生命科學專家周曾銓教授稱中國生命科學基礎教育出現滑坡 (6/24/2001)    
  • 周星馳希望趙薇憑”少林足球”拿獎 (6/23/2001)    
  • 台國民党主席連戰表示:愿赴北京大學演講 (6/14/2001)    
  • 【紀元專欄】上官天乙:奇哉怪也 金大俠招不到博士生 (6/8/2001)    
  • 王力雄﹕党政治校 學術自由有如籠中鳥 (6/5/2001)    
  • 美國“吸星大法”廣攬各國人才 (6/3/2001)    
  • 云南撫仙湖水下考古: 尋找失落的古滇文明 (6/1/2001)    
  • 北大校長許智宏稱轉基因食品并非不安全 (5/20/2001)    
  • 海外“天安門一代”今設立並頒發中國青年人權獎 (5/16/2001)    
  • 北京經濟學家﹕二十年內大陸人均收入趕台追美 (5/9/2001)    
  • 余杰:七十年代人的覺醒和受難 (5/9/2001)    
  • 台灣人均收入二十年內可趕上美國﹖ (5/9/2001)    
  • 張頤武﹕電視劇《大宅門》很老套 (5/6/2001)
  • 相關新聞
    張頤武﹕電視劇《大宅門》很老套
    台灣人均收入二十年內可趕上美國﹖
    余杰:七十年代人的覺醒和受難
    北京經濟學家﹕二十年內大陸人均收入趕台追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