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軟件如何“爭戰天下”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3日訊】 1元能打擊盜版嗎

1999年底,金山公司推廣的“紅色風暴”,將一些通用軟件的价格降至28元,其他軟件厂商也同時有類似的行動,從而掀起一輪价格大戰,對此,軟件行業頗有微詞。部分軟件開發商認為:此舉并不高明。以后的事實已經證明這种做法的弊端,如有些軟件店開始有意無意賣盜版軟件,整個軟件業發展緩慢等。

互聯网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也促使共享軟件、免費軟件等等日益盛行,用戶心中已經形成了“軟件不但可以盜版,甚至可以免費獲得”的普遍想法,軟件業真的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嗎?用戶的購買力如何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与盜版去拼价格,永遠都沒戲。無奈之下實達銘泰想出了一招:硬件、軟件結合,這樣就不會被盜版了,因為盜硬件得不償失。如東方遙控專家附帶了一個遙控器,東方影都配制了一副立體眼鏡。實達銘泰總裁何恩培說,這個軟件不怕盜版。沒有這個遙控器,光是軟件派不上什么用場;同樣,沒有立體眼鏡,軟件就只能播放普通的VCD,沒有立體效果。盜版商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實達銘泰還開展了暑假“1元爭戰天下”促銷計划,將自己的東方影都標准版、“爭戰天下”游戲、夢幻影像圖像處理軟件作為“加1元贈送”的對象。而在此之前,金山公司的金山毒霸重出江湖,要在全國范圍大量發放5元體驗版。

這些行為都是不約而同發生的。5元、1元,這點附加費用對于軟件供應商并不是必要的,我們姑且統稱為“1元現象”。從“1元現象”中,我們需要斟酌的是為什么這种現象在軟件行業“同時發生”。實際上,無論是80年代起步的老牌軟件公司金山,還是90年代末后起之秀實達銘泰,都將今年暑假的軟件促銷活動定位在“1元”或“5元”的興奮點,就是要引起電腦用戶購買正版軟件的熱情。

1元軟件帶來什么

分析近年來中國通用軟件業上的重要事件,人們會很容易想到“紅色風暴”、“正版中國”和“1元現象”。前者是由金山公司發起的,后者是由實達銘泰公司設計的。這些事件的背后似乎都隱含著“中國軟件業的出路”的重要含義。如何能适應現在的市場變化,是軟件企業應該面對的問題。軟件企業要做大,首先應在國內做好,逐漸發展成為綜合性企業。

“1元現象”并不是軟件的价格降到了1元。實達銘泰總裁何恩培認為:電腦在普及,越來越多的電腦用戶沒有過購買軟件的經歷,怎么會肯一下子花几百塊錢買套軟件?加1元和體驗版的策略,都是為了讓更多的用戶體會到正版軟件的好處。

一個由厂商推出的產品要讓用戶接受,就必須讓他們感到實惠,現在的軟件操作太复雜了,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給他們輸送高科技,這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高科技的好處。高科技應該是給用戶以方便,而不是再讓人們“學不會”,這就是“軟件超值標准”。此次“1元”、“5元”活動說明多數軟件公司已經將企業目標由“軟件价格標准”轉移到“軟件超值標准”,大家都為中國軟件的產業基數擴大而努力。而所謂“超值价值標准”,就是一方面尋求產品新价值,另一方面給用戶以“物有所值”。“1元現象”能撬開軟件產業規范化的大門嗎?這著實需要消費者對“1元超值价值論”的肯定,也需要更多的軟件供應商,從“超值价值論”中受到啟發,形成中國本地軟件的風格,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軟件發展之路。

歸根到底是人才

中國軟件產業快速發展,軟件企業的小作坊生產方式也必須改變。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副司長陳沖說:“以前,我們總認為軟件是一個人的靈感,現在發現,軟件應該是一個團隊的智慧的結晶。術業有專攻,一個人包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

看看軟件生產過程,從軟件設計到編程、修改、成型、复制、銷售等,這些首先需要高級軟件設計工程師,他們是軟件產品的靈魂,但他們并不能取代一切。一個軟件企業想重金聘請一位在國外工作的中國軟件專家,這位專家考察了國內企業的情況后說,我可以設計很多軟件,但誰來擔當編程工作呢?軟件代碼工人太缺了!

這才是國內很多軟件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軟件業同樣需要大量軟件代碼編制工人,必須大量培訓。這需要整個社會認識的改變,建立相應的培訓體系,就像職業高中一樣。何恩培認為,印度軟件業發達就是因為有很多熟練的軟件編程工人,但其技術水平很低,相當于“來料加工”。再者,從企業管理角度來看,對人才要分出等級,高級專家負責設計、規划,普通程序員就是要通過編寫程序代碼來實現目標,如果代碼工人少,高級專家就要降格去編程,浪費人才資源。

現在,中國軟件業還處于發展時期,中國的軟件企業不僅能“爭戰天下”,而且能稱霸天下。

(北京晨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全球最高收入CEO王嘉廉打董事長保”位”戰 (8/11/2001)    
  • 微軟Hotmail服務器遭“代號紅色”病毒入侵 (8/9/2001)    
  • 全球最高收入CEO王嘉廉打董事長保“位”戰 (8/9/2001)    
  • 王峻濤個人資料 (8/8/2001)    
  • 廠商個個是爺 中國軟件管理問題凸現 (8/8/2001)    
  • 評論: 大陸軟件業在盜版中成長,還是在盜版中湮沒? (8/8/2001)    
  • 病毒橫行 殺毒軟件公司得利 (8/8/2001)    
  • 評論:掃描廣州的軟件產業 (8/8/2001)    
  • 微軟公司向美最高法院上訴 (8/7/2001)    
  • Linux:中國軟件業的絕好機會? (8/7/2001)    
  • Adobe贏得多項PC World世界獎 (8/7/2001)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出品 (8/7/2001)    
  • 評論:人工智能已不再只是科學幻想電影 (8/6/2001)    
  • 中國內地:軟件藍領工人行情看好 (8/6/2001)    
  • 大摩預言:全球軟件業面臨大衰退 (8/6/2001)    
  • 中國IT業最大一筆投資 浪潮20億豪賭服務器 (8/6/2001)    
  • 金山公司擬上市 求伯君隱姓埋名 (8/6/2001)    
  • 偷窺軟件流行全球 老板樂了員工愁 (8/5/2001)    
  • 香港兩公司用盜版軟件被檢控 (8/5/2001)    
  • 當今潮流:IT公司規模愈大愈美麗 (8/2/2001)
  • 相關新聞
    當今潮流:IT公司規模愈大愈美麗
    香港兩公司用盜版軟件被檢控
    偷窺軟件流行全球 老板樂了員工愁
    金山公司擬上市 求伯君隱姓埋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