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突然宣佈減息25個基點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2日訊】週四,英國央行突然降息舉動震驚了市場及分析師。英國央行將降低25個基點,至5%。

『CBS市場觀察』報道﹐英國央行稱,近來的數據顯示出製造業已經進入衰退境地,全球經濟的低迷以及英鎊的疲軟已經對英國的出口業造成不少壓力。另外,英國央行還暗示投資成長顯現出疲軟之勢。

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在過去的數個月中,全球經濟形勢較預期疲軟。該委員會還承認前景有可能繼續惡化。

因此為了維持國內需求,英國央行採取了減息舉措。曾經要求央行減息的英國工業聯盟對英國央行的舉措表示歡迎。

英國工業聯盟的約翰‧克里德蘭德(John Cridland)稱,「儘管消費者開支依然保持強勁之勢,但由於全球經濟低迷的沖擊,此次減息依然是明智之舉。」

市場也對英國央行的降息舉措歡欣鼓舞,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從上揚0.6%攀升至上揚1.5%;倫敦金融時報TechMARK指數勁升3.7%。

上個月的數據顯示出,英國正在以「兩種速度」成長,一方面零售銷售呈現出強勁,另外一方面製造業卻顯現出疲軟之勢。從此數據中,分析師並不期望整體經濟會有任何調整。

六月份和七月份的會議記錄顯示出,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對此平衡失調較為擔憂,但近來的數據也未顯示出陰影散去的跡象。

一方面,英國國家統計局稱,最近季度英國經濟成長呈現出一年來的最低。另外一方面,零售銷售卻顯示出英國零售業正在蓬勃發展。

減息將推動出口主導的製造業公司的發展,如電信設備製造商馬可尼(Marconi) (UK:MONI)以及自動化和軟體公司Invensys (UK:ISYS)。這兩家公司近來發出預警稱,歐洲資本開支也呈現出低迷。

製造商也表示,製造業已經呈現出衰退,因此不得不進行裁員。製造商占據英國經濟的五分之一左右。

但像擁有服飾零售商Dorothy Perkins以及食品零售商Tesco (UK:TSCO)的Arcadia (UK:AG)公司稱,其銷售額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均呈現出攀升。

五月份和六月份通膨數字上揚至2.4%,略低於央行預期的2.5%。

因此,英國央行在今年頭五個月三次減息之後,六月份和七月份均維持了利率不變。

主要銀行調低抵押利率

英國的主要銀行在央行減息之後,也迅速調低了抵押利率。匯豐銀行(HSBC)(UK:HSBA)將其利率從6.00%調低至5.75%。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UK:RBOS)將其利率從6.25%調低至6.00%。而Halifax (UK:HFX)也將其利率從5.25調低至5.00%。

歐洲央行也於週四召開了利率會議,但將利率仍然維持在4.5%。(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世界上青蛙數目不斷減少 (8/2/2001)    
  • 全球人口至二○○七年將達九十億後再下降 (8/2/2001)    
  • 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阿根廷 (8/2/2001)    
  • 北愛爾蘭和平進程有新進展 (8/2/2001)    
  • 英國被查出某品牌花生醬含有致癌物質 (8/1/2001)    
  • 綜述:美國在線AOL保持霸气逆風揚帆 (8/1/2001)    
  • 傳北愛和平方案未包括愛爾蘭共和軍繳械期限 (8/1/2001)    
  • 布萊爾:英國和阿根廷必須撇開福克蘭紛爭 (8/1/2001)    
  • 英國倫敦警察將配備美國式電擊槍 (8/1/2001)    
  • 英國王太后一百零一歲誕辰前夕因貧血住院 (8/1/2001)    
  • 科學家拍到太空”小虫”相片 證實地球外确有生命 (8/1/2001)    
  • 科學家捕捉到地球外”小虫” (8/1/2001)    
  • 港電郵染毒率全球居四 (8/1/2001)    
  • 2001年國際影壇五大最酷男星 (7/31/2001)    
  • 英科學家:迎接治愈癌症的希望之光 (7/31/2001)    
  • 英國推出智能保健馬桶 (7/31/2001)    
  • 凱特-溫斯萊特新購別墅被指鬧鬼 (7/31/2001)    
  • 科學家稱生命源自太空 (7/30/2001)    
  • 一英國醫生与張健同日橫渡成功 用時不到10小時 (7/30/2001)    
  • 英駐平壤大使館二十八日開張 (7/30/2001)
  • 相關新聞
    英駐平壤大使館二十八日開張
    一英國醫生与張健同日橫渡成功 用時不到10小時
    科學家稱生命源自太空
    英國推出智能保健馬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