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匯率爭端幾度風雨 或有教訓使人受益?

李凡

標籤:

【大紀元10月21日訊】多年來,中國政府執行的固定匯率政策,不但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更是造成了騎虎難下、自己把自己套牢的局面。主要的危害首先是泡沫經濟。

在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財富可以用任何有價值的物品衡量」。雖然衡量財富的單位通常是貨幣,但財富同時也可以用住房來衡量。比如,可以說一個人一年的工資相當於1/4套公寓。中國固定匯率的經濟政策,意味中央銀行必須印發人民幣以收購市場上多餘的美元,而增發的人民幣會轉入住房市場,造成了房價高漲。百姓的工資一方面被壓低,另一方面,高漲的房價也使得百姓的收入進一步縮水。如果用住房作單位衡量,老百姓的收入就隨著房價的上漲而下跌了。

多年來,中國經濟由於持續依賴出口維持增長,因而使得決策者在發展本國市場方面,按兵不動,導致國內各種經濟弊端長期存在。此外,擴大出口的經濟方針,造成了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使得中國經濟在企業轉型,提高附加值方面,缺乏動力。

但是,中國的這種經濟政策,對於西方國家消費者,尤其是美國,則可以說是利多而弊少。在美國沃爾瑪百貨商場上,琳琅滿目,到處充斥著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讓消費者不亦樂乎。可嘆的是,一件售價50美元的商品,中國人賺到的,經常還不到5美元,甚至更低。

在貨幣政策方面應當吸取的教訓

那麼中國政府,能不能從人民幣匯率這件事情上,吸取到什麼教訓呢?

首先,壓低匯率,出發點是增加出口,帶動本國經濟增長。目的是有利於自己,而不是西方國家。也就是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此舉對西方就業的衝擊。不過,這件事情的客觀結果,卻是損害了自己,造福了別人。

古人說,君子好財,取之有道。生財之道,利人方可利己,切不可一意執著於私利,而不顧他人。其次,為人之道,不可以惡意揣度別人。臆斷判定對方居心叵測,而將其拒之門外。

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西方國家多次建議中國放開匯率,而且也提到過這樣對中國的好處。而中國政府,則每次都認為西方國家居心叵測,認為這是出於害怕中國的經濟發展,因而刻意圖謀損害中國經濟。

出於這種心態,中國政府也就一意孤行,直到失去調整人民幣匯率的良機,自己把自己套牢在其中。

中國經濟和貨幣匯率的出路何在

人民幣匯率,現在是否應該升值呢?作者個人的看法是,可以升值,但升值空間並不大。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的物價並不比西方國家便宜。因此從「購買力均衡」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經濟學中指,兩個貨幣之間的匯率,從長遠來看,等值貨幣應該能夠購買同等貨物)上看,人民幣上漲的空間並不大。據作者個人觀察,目前在中國,中檔產品的價格和美國大體相當,而奢侈品的價格,則大大高於美國。只有品質較低的廉價產品,價格才低於美國,不過這種品質的產品,在美國市場上不容易見到。

2、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過大,會造成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縮水。這些外匯儲備,有些是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務購買的。如果美元資產縮水,就有可能會陷入資不抵債的窘境。

3、熱錢的炒作會導致投機者獲取暴利。在人民幣升值之前,市場上一般能夠看到蛛絲馬跡,中國決策機構是否能夠在升值之前,不事先走漏風聲,在這方面,中國政府也早有失敗的先例。一旦熱錢參與炒作,炒作者獲利多少,別人就要付出多少,因而有失於公正。

中國持續的以本幣低匯率來尋求貿易順差,歸根結底,主要癥結在於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在擴大內需方面沒有成效,二是中國普通百姓收入過低。

需求,是經濟的一大要素,其重要性,並不亞於資源。依賴於外國的需求,和依賴於外國的資源一樣,不能稱作為經濟獨立。

回顧人類經濟發展,在歷史上,資源有限歷來是制約經濟的瓶頸,不論是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還是技術。在今天,需求卻變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而需求是人本身意志所能夠左右的。俗話說,活人怎麼能被尿憋死呢?出現這個矛盾的原因之一是人類社會不能夠通力合作。

每一個家庭和個人,都有對風險規避的傾向,因而願意儲蓄財富,以備風雨之日。此種考量,並不為過。而全民整體,則可取長補短,一方面降低了風險,另一方面也具有更大的風險承擔能力。因此,彌補需求的不足,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政府應當在民間需求不足時,大力修建公共設施,一方面造福於百姓,一方面又創造就業。而在經濟過熱時,政府可以出售修建的資產,一方面可以用來還債,一方面又可以收回社會上的閒錢,起到對經濟降溫的作用。

讀者會問,凱恩斯經濟理論,不是已經在西方證明行不通了嗎?問題出在哪裡?凱恩斯理論要求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擴大公共開支,在經濟興旺時減少開支,並且償還債務。然而西方國家在實施這一理論中,在衰退時擴大了開支,在經濟興旺時卻忘記了削減開支。這或許也是人性的一個缺陷,每個人都從個人和眼前利益出發,有誰願意減少政府開支呢?

回顧奧巴馬政府應對本次經濟危機的措施,八千億美元砸下去,很大部分給了私人(購買住房減稅,購買汽車減稅等等)。到頭來,政府落不下什麼資產,卻欠了一屁股債,將來拿什麼來還呢?如果這筆錢用在公共建設,至少還能留下實實在在的資產,可以用來還債。

政府開支於公共專案,要求政府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廉潔性。以中國政府的現狀,公共項目勢必成為貪官污吏的酒池肉林,變成他們魚肉百姓的最佳良機。

因此,制約中國經濟的瓶頸,實為中國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不改變,中國經濟絕無出路!

提高百姓的收入,是改變進出口不平衡的另一個必經之路。

中國百姓歷來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才智和技能,也並不落後於其他民族。但是目前從事同樣的工作,中國工人的報酬遠不及西方工人。近年來,中國貧富差距直線上升,已經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加上房價高漲,百姓苦不堪言。一個政府,一個企業精英,如果真正有點良知,就不能坐視這種現狀。為中國人著想,為百姓著想,這些話不應該只掛在嘴上。而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有實實在在的作為,改善百姓的處境。

眼下,美國眾院剛剛通過了針對人民幣匯率的草案。而草案是否能夠通過參院表決,以致最終被總統奧巴馬簽署,依然懸而未決。或許,目前中國許多決策者正感到一把利劍懸在頭上。其實,一個經濟政策,或者是利人利己,或者是害人害己。從長遠來看,只有這兩種可能。利率這個問題,更是如此。如果中國的決策者們能夠從這件事情上吸取一些教訓,放棄一些人心中常有的痼疾,他們就能看到,在匯率問題上,中美之間其實並無利害衝突。◇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94期「自由評論」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196/8596.htm

相關新聞
新唐人:從香港金融風暴看中國匯率政策(上)
中國匯率爭議 美國會氣氛緊張
美議員:中國導致日本干預匯率
選舉年 美國會懲罰中國匯率案可能通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