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國算盤打得精 外商難以掌權當家

陳邁克編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幾年前,不少外商企圖透過購買中國國營公司的股份在中國市場佔一席之地,但近年來中國國營公司迅速成長,不再需要外國資金或技術。在難以入主的情況下,如夢初醒的外商企業紛紛出清持股求去。

《經濟學人》九月十六日發表文章〈買中國公司的股票並非進入中國市場的捷徑〉(Buying a stake in China Inc is no shortcut to market share)。文章指出,儘管外商企業購買中國國營公司的股份,企圖在中國市場搶到一席之地,但由於中國國營公司現在已有足夠實力,不再仰賴外資的資金或技術,也不願讓出經營權,外商企業面臨難以入主中原的狀況下,遂紛紛出清持股求去。少數尚未打退堂鼓的西方公司,目前雖然仍在中國營運,但其中國夢恐怕還是難以實現。

外資不得其門而入

文章說,英國電信業巨擘沃達豐(Vodafone)在2000年至2002年之間,以三十三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中國移動公司3.2%的股權,並於今年9月8日以六十六億美元的價格售出,此交易雖獲利非淺,但該公司卻仍未得到進入中國市場的門路。

自從九零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幾家大型國營公司的股票紛紛上市。它們一開始公開發行時,通常接受大型西方公司的「基礎性」投資。例如:英國石油(BP)、艾克森(Exxon)和殼牌(Shell)三家石油公司策略性購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股票。西方銀行也買了許多中國國營銀行的股票。

這些西方公司提供資金、技術、管理技巧以及較佳的公司前景,以換取進入中國巨大市場的途徑。中國媒體通常稱它們為「老大哥」。


儘管外商企業購買中國國營公司的股份,企圖在中國市場搶到一席之地,但由於中國國營公司現在已有足夠實力,外商企業還是難以入主中原,遂紛紛出清持股求去。(AFP)

但這種方法並不見效。中國國營公司對資金的需求並沒有急迫到願意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外國人。有些公司發現,這些西方人並沒有多少東西可以教他們,而且「空降」的經理人通常不熟悉中國事務。

中國公司實力今非昔比

現在,中國公司不再認為自己是「小老弟」。中國移動的市值已經達到沃達豐的一半,而中石油的規模也比英國石油還大。這兩家公司已有足夠資本可以買下任何它們需要的專業技術。

西方能源公司很快就注意到這種轉變。英國石油、艾克森和殼牌等公司,紛紛在2005年前售出它們所持有的中國國營公司股票,而金融企業也在金融危機期間跟進,或整體或部分地出清持股。

西方公司抱怨說,它們沒能透過購買股票在中國找到立足之地,但抱怨的聲音不夠大,並沒有激怒中共當局。然而,由於股價上漲,它們的投資反倒賺了不少錢。

少數西方公司還沒有打退堂鼓,包括:持有中國聯通8.8%股權的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ónica),以及持有上海浦東新區一家電信企業25%股權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儘管它們在中國仍有利可圖,但其與某些西方人原先所夢想的中國比起來,簡直是天淵之別。

中共控制電信部門

《華爾街日報》9月8日發表文章〈沃達豐出售中國移動股份凸顯緊張關係〉(Vodafone Sale of China Mobile Stake Highlights Tense Ties)。文章指出,中共把持中國電信業,並要求中國電信業者使用中國特有的通訊標準,外國電信業與中國同行合作的機會因而日益減少。

文章說,中國電信業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大型國營公司掌控,外國公司幾乎沒有途徑可進入此一產業。即使投資他們在香港掛牌的子公司,也很難影響其母公司的經營管理,更不保證外國公司能取得在中國營業的執照。

BDA顧問公司總裁克拉克(Duncan Clark)說:「中國是共產國家,它認為控制電信這樣的策略性部門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論實際上投資或合資的規定如何,其實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中共根本就控制了這三家大型國營企業。」

合作空間日益減縮

就營收而言,沃達豐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業者。專家表示,沃達豐撤出中國並不會衝擊中國移動的事業成長,也不會阻撓其海外擴張的雄心,因為它擁有許多現金。

克拉克指出,外國業者可能無法像以前一樣以投資吸引中國同業,因為「你現在所協商的中國同業並不是真的需要這些錢。」

由於中共當局指定中國移動建立和使用中國自產的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TD-SCDMA,這種標準主要是中國的電信公司在使用,沃達豐等主要全球電信業者並不使用,因此雙方合作的空間日益減縮。◇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94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2010/09/30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96/8608.htm

相關新聞
【新紀元】香港市民給中共的新年「獻禮」
【新紀元】中共信訪制度 名存實亡
【新紀元】海地地震的中國餘震
【新紀元】彈指卅年: 第一批訪問中國的西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