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天天都友善

《心理雜誌》動員百萬法國人參加「友好日」

人氣 3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法國報導)法國《心理雜誌》網站上「友好日」( La journée de la gentillesse)的專欄裡有個行動牆,貼滿了無數溫馨的帖子:查理 – 我給曾吵過架、久違了的朋友寫一封信;克勞德 – 我帶了牛角奶油麵包給所有同事當早餐;安妮:我給小孩準備了薯條、番茄醬、薄餅當晚餐;塞巴斯蒂安:我停下來五分鐘跟流浪漢喝杯咖啡…… 媒體也在探討友好在家庭、鄰里和工作中的作用。

這一活動日的靈感來自1998年11月13日的日本東京舉辦的「世界仁慈日」(World Kindness Day)。有四十年曆史的女性月刊雜誌《心理》自去年第一次在法國成功舉辦「友好日」以來,今年繼續以支持、尊重、團結、友善的宗旨動員廣大民眾。先是22頁的專題報導,接下來是網絡上的「一百萬恩情大行動」,再有772個地方政府的「鄰居團結」(Voisins solidaires)和「學校裡的友善」( Gentillesse é l’école)(全法國有十幾所高中加入了該行動),最後是世界性的動員,涉及15個國家。

法語「gentillesse」一詞有慇勤、親切、盛情、懇切、體貼等意思,這些褒義形容人的行為舉止詞彙,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很善良友好。中國的古訓是「善有善報」,而現如今呢,卻有「好人不得好報」的說法,法語裡也有「Trop bon, trop con」為「太好就是太傻」之意。法國民意調查機構TNS Sofres-Logica的調查顯示,41%的法國人認為,自己不向別人表示友好是害怕被人家視為傻瓜。世風可歎。

那麼,《心理》為何有此舉動呢?他們認為:在當今的世界,如果人變得很殘酷或漠不關心,個人或現實主義很強的時候,就是我們社會的危機之時,我們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用友善和團結來維繫,那麼,就會自然產生出善心。

法國當代哲學家、前教育部長費雷(Luc Ferry)新出版了《愛的革命(La Révolution de l’amour)》一書,在接受《心理》雜誌採訪時說:「善心,就是關愛他人。友好在殘酷的世界裡是珍貴的。」 當今的研究和科學觀測證明,善心對人的精神和身體健康有好處。一個善待他人的行為,可以讓人開心、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改善人的語言行為、減輕疼痛,它是一種樂趣,一種激勵,並具有感染力。

那麼,其他法國人又是如何回應的呢?80歲的老人杜比先生(Raymond Dubet)是慈善機構Saint-Vincent-de-Paul在法國北部省莫伯日鎮(Maubeuge)分部的主席,該慈善機構分佈在法國的11個省,擁有70多萬社會志願者,分別在144個國家義務服務。杜比先生服務於慈善機構已有25年之久,他認為推行「友好日」是對為數相當多的一些人的行為來個針刺般的提醒。現如今,友好的美德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它正在被湮沒甚至被廢棄。

32歲的威廉斯聽說到「友好日」後認真地說,他覺得這個世界應該講人道。

24歲的馬納裡說,是啊,善待他人是好的。我愛給親朋好友送禮物,給他們意外的驚喜。我把時間用來傾聽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我善待他人,他人也會以對我好來回報,這是宣染的力量,沒有甚麼可怕的。

4歲多的艾瑪天真地說,我在學校認真上課,所以老師說我很乖。

《友好頌》一書的作者E. Jafflin說,讓我們努力,常有意願、只要有能力,就要行為友善,而不是需要時才友善。

相關新聞
法國海軍艦艇抵達上海友好訪問
全球首例變臉成功  法國婦女復原良好
法國將與東南亞國協簽署友好合作條約
美國法國總統:分歧不應妨礙友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