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Schumacher、張謙:Facebook、 Twitter、 Google和iPhone帶來的噩夢

Tim Schumacher、張謙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7日訊】擁有一個好記的互聯網域名仍然對任何商家的成功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成功的網絡企業。光看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招牌廣告,你會很容易地看到商家或者產品的互聯網域名。
無論是.com,或者是國家頂級域名,比如.cn或者.de。

不過,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裏另一有趣的趨勢正在全球範圍興起。你會越來越多地發現,尤其是當商家自認為是潮流帶頭人的話,互聯網獨立域名將會逐漸消失或是轉到後台。取而代之的是,商家對其Facebook或著Twitter地址大作宣傳,包括其在iPhone 上的應用組件,或是甚至宣傳自己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關鍵詞。這些吸引客戶的新廣告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且既有的網站也開始宣傳這些新的廣告渠道。

我曾積極鼓勵我自己的企業Sedo做同樣的宣傳,既然我們自認為是行業裡的潮流帶頭人,我們為甚麼不使用這些新的渠道呢?在宣傳我們2003年花8萬美元買來的網站域名Sedo.com之外,我們還宣傳我們的Face book.com/sedo和Twitter.com/sedo頁面。我們支付Google、Yahoo、Bing包括Baidu上的搜索關鍵詞「Sedo」,並且也即將推出的我們的iPhone應用組件。我們非常執著地進行著這些努力,如同其它所有的商家一樣,以至於我們丟失了對長遠危險的警覺:網絡瀏覽的噩夢。

問題是這樣的:當使用這些非常聰明的、非常Web2.0的新渠道作為傳統廣告的補充與客戶交流的同時,把這些渠道作為網上瀏覽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服務商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這意味著失去控制、承擔將來巨大的費用(或許會耗費掉全部的經營利潤)和丟失對自我的信心。在所有的例子裡(Facebook,Twitter,Google或iPhone)商家對自我的信心轉化給了每一個這些新型服務商。其產生的後果會有以下三種:

1. 這些新型服務商可以有意無意地毀滅任何商家或者整個行業。想一想Apple公司對成人信息的屏蔽。無論對成人信息本身如何評價,這都說明了整個行業多麼地仰仗於某個商業巨人的仁慈。

2. 這些服務商可能也會關門倒閉,並且找不到代替的可能性。你覺得這樣的事情並不會發生?
你是否還記得FortuneCity或者Geocities,這些起步非常早的連帶非常簡單的網站管理模式的SNS?如果你不記得,那把它們當成沒有「六步分化用戶群落」方案的Facebook好了,只是小很多的規模罷了。另外,Yahoo 最近在09年終止了Geocities的業務,這些業務曾在1999年讓Yahoo花費了287萬美元購得。

3. 最大的威脅是:這些新型服務商可以並且願意將利潤最大化。只要被他們牢牢「 索住」,他們的下一個發展目標就會是利潤目標。如果你的企業有上百萬的Faceboo k或Twitter粉絲,你和這些服務商的談判地位又能好到哪裏去呢?如果有成千上萬滿意的iPhone用戶用你的應用組件,你和iPhone的談判地位又能怎樣呢?
如果iPhone哪天突然要收取一定服務費?如果你的所有業務來自搜索引擎的廣告,如果搜索引擎突然不再登列你的企業到搜索頁頂端,而是要收取可觀的費用才這樣做,你和搜索引擎的談判地位又會怎麼樣?

所有以上這些威脅都是現實存在的,但是它們好像依然被所有人在目前的狂熱中所忽視。慶幸的是在另一方面,獨立域名系統會避免所有這些陷阱。即使時不時會出現偷注、搶注域名現象,並且域名受一個略顯遲鈍的組織ICANN的管理(不過還是要承認 ICANN是一個很好的真正多國化、民主化的互聯網機構的實例),但是新域名的註冊價格被限定,以至於註冊商們很難藉此來最大化自我的利潤。

反過來想一下,如果Facebook必須每年交5千萬美元的域名年費那會是多麼的恐怖。他們當然是可以支付得起,保留他們的主打域名將會是最正確的戰略決定。Faceboo k帝國完全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的,所以享有壟斷地位的註冊管理局如果收取專斷的、可觀的費用將會是多麼的錯誤,這會抹殺多少個創新企業。就是有了這個很好的原因,他們不能這樣做。擁護開放網絡的個人,和具有同樣想法的政府保證了這樣的情況不會出現,所以域名體系將永遠安全。

相比之下,Facebook、Twitter、Google的廣告以及iPhone的應用組件是封閉的圍牆式花圈般的發展道路。他們違背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它們給所有過分依賴這些服務商的企業帶來不小的風險。

總結以上的觀點:將網絡業務主要建立在Facebook、 Twitter、Google或者iPhone之上就如同在租來的地皮上建房子,地主們將擁有完全的權利。你或許將來某天會聽到 「謝謝你建了這麼好看的房子,現在地皮租金將從每年1元漲到每年10萬元」。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否則,你將會看到歷史的重演。總是會有新興的公司取代那些已經圍好花園的巨頭們。你可以想一想網絡時代早期的巨頭之一AOL。

相關新聞
英國基礎設施面臨大規模網絡攻擊
手機電腦齊上 加拿大網絡面臨交通「阻塞」
網絡曝光成中國七成公民反腐首選
Google在斯坦福大學試驗寬帶光纖網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