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拜金至上 媒體把自己越做越小

唐浩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1月04日訊】「現在的記者跟整型醫師、美容師沒有兩樣,都是收人家錢、幫對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媒體現在是政府的宣傳部門、企業財團的公關公司。」幾位堅守台灣新聞界20多年的資深記者,近期不約而同地對筆者感嘆地這樣說。

新聞媒體曾自詡、也被期許為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的「第四權」,並以「社會守門犬」的姿態來守望社會、監督權勢、服務公民大眾。但今天的媒體實況卻幾乎背道而行,反而越來越像是專門服務政商權貴的侍應生。

過去,在黨國威權時代,造成台灣媒體不自由的壓力來源是政治力;今天,在民主法治時代,政治力對媒體的干預雖然有所消減,代之而興的卻是商業力。面對政治力的箝制,媒體泰半還能發聲批判、力爭言論自由與讀者「知的權利」;但面對商業力的干預,媒體不僅噤若寒蟬、少敢揭露,不少媒體還對此甘之如飴、甚至主動前迎。越來越多媒體的座右銘成為「營利至上」,不再是「讀者至上」;他們為了賺錢獲利,選擇向金錢利益靠攏,悄悄疏遠了公眾權益,甚至是社會正義。

舉例來說,目前建築業與連鎖超商服務業是台灣媒體最主要的廣告來源,所以在媒體上幾乎見不到任何不利於他們的報導與言論。事實上,某大業者近期便曾發生危及公共利益、民眾權益的事故,但最後幾乎所有媒體都選擇沈默不語、視而不見,只怕得罪業者、斷了財路。

再者,大型連鎖超商也掌握媒體產品(如報紙、雜誌)的鋪設通路,因此更是許多媒體追逐籠絡的對象。業界便盛傳,某些媒體舉辦的產業調查或頒獎活動,常刻意將大型連鎖超商的調查成績或排名「向上調整」。

媒體的「營利至上」取向,也讓政府部門見縫插針。政府跳脫以往用軍警法令來箝制媒體的威權手法,轉而以「置入性行銷」或「整合企劃廣告」為名,用政府預算來購買媒體廣告,藉此達到影響媒體言論的效果。部份政府單位甚至還花錢「贊助」、或與媒體「合作」辦活動,目的也是為了影響媒體言論,或為政府首長購得在活動上發言的一席空間。

不僅如此,中共當局也看準台灣媒體的「求錢若渴」趁虛而入,不僅透過民間企業力量來收購媒體或介入媒體運作,同時也擴大銀彈攻勢,大花中國百姓繳的納的稅金與外資企業注入的資金,用來招待台灣媒體到中國大陸各省市做公關參訪的媒體團,或者堂而皇之的花錢買報導,來為中共政府或官員歌功頌德。業界透露,參與迫害法輪功甚鉅的陝西省代省長趙正永,便花大錢找來台灣媒體做專訪,幫自己塗脂抹粉,也對台灣人民進行思想統戰。

台灣媒體的拜金潮,不啻是因小失大。雖讓自己一時賺進銀子,卻將自己的聲望、權力越做越小,最終將永遠失去讀者對媒體的信賴,以及政商權貴對媒體的尊重。@

相關新聞
唐浩:民主政治之誤 媒體有責
唐浩:秋虹
唐浩:秋虹 人氣 3
唐浩:靜念
唐浩:靜念 人氣 2
唐浩:京城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