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女開農場養2百餘老人和智障者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09日訊】今年56歲的張鳳英,現在是吉林省智障康復慈善農場負責人。她曾是身價百萬的生意人,卻在偏僻的鹽鹼地裡開農場。10年來,讓200多老人安享晚年,18個智力障礙人有了安身之地,還聚集近50位曾在朝鮮戰場上戰鬥的老兵,

「現在我走到哪兒都能抬起頭」

據《新文化報》報導,小的時候,張鳳英家附近有位老兵鄰居,有空就給孩子們說起在朝鮮戰場上,血沒過腳面,人活活凍死,還是小姑娘的她哭了一次又一次,那時她就想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善待他們。

吉林農安縣開安鎮劉家鄉有一片鹽鹼地,10年前,張鳳英帶了一群智障人在地裡蓋了房子住下來。她說:「回農村這麼多年,我低頭走路,鄉親們都說:『張鳳英在城裡混不下去,回農村種地,還整了一群傻子。』」

後來,人們都說,那裏是個農場,專門接收智力有障礙的人,還有沒人照顧的孤寡老人。10年裡,鹽鹼地中的房子越蓋越多,笑聲越來越多,稻穀飄香,那個帶著一群智障人拚命幹活的女人叫張鳳英,她的農場叫「吉林省智障康復慈善農場」。

張鳳英的丈夫楊有金對《新文化報》記者說,10年了,鹽鹼地終於開墾出來,水稻、苞米種上,門口的零星地塊種菜,现在都吃不完 。張鳳英說:「現在我走到哪兒都能抬起頭了,那幾年人都說,張鳳英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農村種地,還整了一群傻子。現在好了,地開出來,我的傻兒子們身體好,心情好,還有啥不知足的?」

「孩子,跟姨走吧」

張鳳英老家農安縣樺家橋,做農場的這片鹽鹼地是她小時候經常挖野菜的地方,風吹過,蘆葦搖曳,排浪般倒向遠方。15歲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要照顧九個孩子,吃盡了苦頭。

丈夫楊有金家和她家前後院,大她兩歲。楊有金從小就知道,張鳳英強,她認準的事就得做。1997年,兩口子做煤炭生意,掙了不少錢。後來被騙走了2/3資金。張鳳英心涼了,她退出生意場,開敬老院。後來,送來的老人多,沒錢繳費的老人也多了。

有一次,她去市場買菜,看到一個男孩,坐在市場一角,渾身髒得不像樣。商戶說:「大姐,你心好,你把他接走吧。」第一次,張鳳英沒動。第二次她又在市場看到了這個男孩,眼淚辟里啪啦往下掉,「孩子,跟姨走吧。」帶回家的這個智障少年,就是智障人楊幸福。大冬天,從他身上脫下的棉褲直挺挺地立在地上,全是硬邦邦的尿。

丈夫:「看她幹活兒累那樣,心疼」

收了第一個傻兒子,又收了第二個,短短兩年,傻兒子收了仨。老人多了、智障的傻兒子多了,錢不夠花,張鳳英決定買片地,「自己種的比買的便宜,我還能多養幾個老人。」

2000年,那塊鹽鹼地裡,一天工夫立起一座簡易房,張鳳英把家就安在那。楊有金說,農場剛開那陣兒,白花花的一片,坑連著坑,草連著草。他扛著鎬,一片片開墾,「我打一開始就不支持她整這個農場,可你看她幹活兒累那樣,心疼。」

張鳳英幹活有個特點,她半夜一點多爬起來幹,干到天大亮,再伺候老人。這樣的生活方式,她忙碌而疲憊。楊有金開地,身上穿的破衣裳全是泥,手上老繭摞摞,頭髮長了也沒時間剪。

慢慢的地開多了,老人們有吃有喝,兩口子也累得不像樣了。帶過來的智障孩子做最簡單的工作,大夏天手裡有一個西瓜也要跑著送給兩口子,自己絕不先吃。

時間久了,楊有金跟這群傻兒子也有了感情,他雖然一直不理解為啥媳婦把錢都投在了沒回報的農場中,可是他捨不得拋下這些傻兒子,捨不得媳婦一個人挨累,他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持著。

現在,這個農場裡除了智障孩子還有一些沒有人照顧的孤寡老人。

陌生人:「大姐,回國我去看你!」

這些年始終如一地對待老人,善待老兵,呵護無人照顧的智障「兒子」,張鳳英的事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媒體記者採訪。

10月的一天晚上11點,張鳳英接到了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大姐,你真了不起,我從電視上看到你的事跡,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說他姓張,現在在新加坡生活,一定要給那些智障人士捐款。第二天,他匯來了5000塊錢。他說:「大姐,回國我去看你!」

人們知道她的事跡,不斷有人把殘疾的孩子或智障的老人送到農場來,張鳳英沒拒絕,「我就是想給他們一個家。有力氣就去做。一直到幹不動那天。」

相關新聞
平鎮市模範父親暨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
13歲上海小男生獨闖德國遇好人
嘉縣表揚模範父親暨好人好事代表
潘恆章力挺許志安:他不算花心,是個大好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