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滿語「垂危」 專家籲保護民族遺產

人氣 88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洪寧報導)中國滿族人口逾千萬,會說滿語的不足百人,懂滿文者不過20人左右。滿語滿文正行走在遺失的路上。2009年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的滿族語列為「垂危」狀態,標誌著滿族語已經達到了滅絕的臨界點,到了語言滅絕的最後一刻。專家們強烈呼籲,保護滿文滿語,就是保護民族遺產。

滿族是中國第二大少數民族,歷史悠久,其淵源可上溯到距今數千年的先秦時期。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滿族現有人口982.1萬餘人,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逾千萬滿族人不會說滿語

現在中國近千萬的滿族人口中,會滿語的寥寥無幾。

大紀元記者連通了遼寧省瓦房店市東藍旗村一位村民家的電話,有著滿族血統的男主人,在電話中對中國滿文滿話正日漸衰落深感惋惜,他說:「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會說滿話了,我更是一點兒不明白,我的孩子從小接受的都是漢族的教育。」

男主人介紹說,他居住的這個村子有近2000村民,滿族人約占80%,沒有懂滿文的。「滿族村成立的時候,沒有人會用滿文寫牌匾,從市裡找來了一位,結果還寫錯了幾個字。」他還表示,村裡也從來沒有組織過紀念滿族傳統節日的活動。

滿族鄉大房身村一位村民則表示,家裏的祖宗譜上都是滿族人,自己和孩子這一輩,都不會說滿話,也不懂滿文,「沒有專門教滿文的學校可供孩子學習。」

該村民表示,聽他的父母說過滿語,但也是寥寥幾個字,多了就不會說了,至於讀滿文,那相當於看天書。

據悉,目前還能說地道滿語的人,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三家子滿族村幾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但她們也只會說滿語,不會寫滿文。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整理和搶救,一旦這些老人故去,滿族口語將從地球上徹底消失,這將是文化方面的一大損失。

搶救滿文滿語 刻不容緩

據西部網報導,北京原滿文書院院長金寶森先生,是滿族正黃旗後裔。為搶救滿文,1985年,在他的支持下,滿文書院在北京24中正式開學,不收學費。提起往事,金先生很是感慨:「當時有200人報名,後經考試錄取了90人,分作兩班。滿文書院免費開辦了近20年,先後有800餘名學員畢業。

2003年底,金先生決定停辦書院。據金先生介紹,因為學校沒有固定辦學地點和編製、專家學者年事已高等問題,書院停辦。他說:「20年來,為搶救滿文,我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滿文書院停辦後,滿語在北京已徹底與大眾絕緣。

據金先生回憶,當時人們對滿文學習的興趣超出了他的預料。報名者有做歷史研究的,有做文獻整理的,也有不少人純粹出於興趣。最初的課程包括清史、滿族史等,後來重點是教授滿文。教師陣容非常強大,都是當時滿學研究的專家。

金先生還介紹,有一些滿語愛好者開設了滿語角,專門切磋滿文,「這說明滿文學習在社會上還是有需求的。」金先生認為,學習滿文離不開滿族文化的推進,如果社會上多舉辦一些滿族文化方面的展覽,引起參觀者的興趣,大家也會對滿文產生興趣。

如今,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滿族文化遺留的產物。在北京故宮,許多刻在大殿匾額上的滿文抬頭可見;常見的點心薩其馬也是滿族食品;很多人喜愛的北京小吃炒肝也源於清代;還有現在依然高貴的宮廷服飾和宮廷膳食,都是受了滿族文化的影響。

如果在未來某一天,滿文真的變成無人能懂的天書,那就不僅是滿族文化的損失,而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損失了。

相關新聞
清民服飾之美
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面臨後繼乏人
組圖:大開眼界 清後宮御用品亮相南京
正義之劍:從漢藏滿蒙被西化說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