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聯想集團主席炮轟中國海關亂收稅

【大紀元2010年12月01日訊】中國大陸海關日前突然收緊法規,對所有攜帶價值5,000元人民幣以上的物品徵收20%關稅,引起強烈反彈。30日,中國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也加入炮轟行列。

據新京報報導,30日,在武漢召開的「聯想之星創業大講堂」 媒體溝通會上,當被問及如何解讀目前創業環境現狀、對宏觀政策有何建議時,柳傳志在簡要介紹外匯儲備與CPI攀高的關係後,「炮轟」一些收稅行為。

「好好的老百姓過關買點兒幾千塊錢的東西也要收稅,掙這點小錢幹嗎?按道理咱們是真該給政府寫封信問問。我覺得我應該寫最起碼。外匯這麼多,能把外匯花了,而且減輕人民幣的壓力,不是好事嗎。」

柳傳志稱,外匯儲備巨大,客觀上給人民幣造成壓力,也推高了CPI水平。如果以提高匯率應對,立刻會使一些企業受到重創。他建議逐漸提高進口數量、促進國民消費;通過消費將外匯消耗,並可以減輕人民幣的壓力。

柳傳志並未明言是哪類產品過關時要收稅。在此之前,海關於8月出台新規即「54號文」,規定自8月1日起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人民幣5,000元 的個人自用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份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

由於有眾多消費者自境外購買iPad入關,海關對售價不足5,000元的該產品也徵收20%關稅,引起巨大爭議,中國商務部稱海關徵稅過高,與WTO規則不一致。因為中國已加入WTO《信息技術協定》,即ITA協定,該協定要求IT類產品逐漸降低關稅至零。

商務部人士表示:「按照最高稅率,iPad的進口稅率也只能是17%,20%的稅率明顯過高。」商務部人士說:還有其它一些與WTO規則不一致的地方,問題的關鍵是,主管部門將個人行郵物品定性為「不同於貨物的物品」,因此不必適用WTO規則中的貨物貿易 規則。

另據中國財經網報導,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此前在「紀念海關恢復徵稅30週年座談會」上表示,自1980年國務院決定海關恢復徵稅以來,從1980-2009年,海關累計已徵稅6.2萬億元,占同期中央財政收入的28%。

海關總署還表示,海關稅收總額在30年中以每10年跨越一個新數量級的速度增長。預計整個「十一五」期間,海關稅收將突破4.4萬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34倍。

數字顯示,1980年,海關稅收為31.8億元,1990年達到283億元,2000年達到2,242億元,預計2010年將超過12,300億元。今年10月,全國海關稅收首次突破了萬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