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業頻創佳績 但卻在海外僱人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30日訊】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 20年來,美國的就業機會不斷跑到海外。近幾年,這個情況更加複雜,不光玩具與衣服等低階工作外移,就連半導體、軟件等高階的工作機會也相繼淪陷。除了因為海外市場成長高於美國的經濟因素外,美國勞工的技能優勢逐漸消失是另一原因。

據《美聯社》28日報導,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經濟學家史考特(Robert Scott)表示,美國企業今年總共創造140萬個海外工作機會,但在美國境內只創造100萬個,如果這海外的140萬工作機會增加在美國,美國的失業率將降至8.9%。

據報導,重型機械設備生產商卡特重工(Caterpillar)今年增雇15,000名員工,但半數以上在海外。優比速(UPS)國際快遞公司海外僱員的增加也比在美國多。這兩家公司的海外業務增長幅度,至少是美國業務增長的兩倍。

這些大型跨國企業業績亮麗、股價大漲,但美國上個月的失業率卻是高高掛在9.8%,形成極不協調的對比。史考特說:「美國企業與美國經濟之間存在巨大的利害差異。」

美國消費相形失色

這些外移產能所生產的產品並未完全回銷美國,部份也銷售到印度、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的內需市場。美國本土今年假期銷售雖然十分強勁,但萬事達卡(MasterCard)旗下顧問機構SpendingPuls統計,美國民眾在家具方面的消費仍比衰退前大減18%,電子產品消費則降低10%。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薩克斯說:「企業會往市場與利潤快速增長的地方去」,「改變的是,今日的企業在新興市場取得頂尖的人才,這一點美國必須特別留意。」

過去兩個月,生產推土機與拖拉機的卡特重工在中國投資3個廠房,用來設計與生產重機設備。這項決策的基礎是需求:亞太地區今年前9個月銷售增長38%,美國則只增長16%,而卡特重機的股價今年上漲64%。

標準普爾(S&P)首席經濟學家維斯說:「經濟力的轉移正在發生,也將持續。」他指出,過去幾年來,標準普爾500成份股的營業額半數皆來自海外。以杜邦(DuPont)為例,在美國的銷售額只占1/3,但今年前九月,亞太地區的業績增長50%,杜邦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則上漲48%。

杜邦公司表示,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間,杜邦的美國員工減少9%,但亞太國家的人力卻大幅增長54%。該公司首席創新總監康奈利說:「我們是全球的玩家,任何會成功的地理區域我們都會參與進去」,」

儘管目前杜邦的研發實驗室還在美國,但康奈利說,他對公司海外的人才印象深刻。2008年該公司在印度的海得巴拉(Hyderabad)開設了一個大型的研究設施。

新興市場中產階級興起

前亞洲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魯金斯學院高級研究員卡拉斯(Homi Kharas)認為,2015年之前,亞洲中產階級的消費人數將等於歐洲與北美同儕的總合。他說:「未來10年所有的增長,將出現在亞洲。」

可口可樂公司執行長肯特經常指出,未來10年,10億消費人口將成為中產階級,他們大多在非州、中國與印度。該公司目前在海外擁有93,000名員工,雖比美國員工少13%,但去年美國員工人數已較5年前大減19%。

該公司近期大幅進行海外投資,包括在內蒙古投資2.4億美元興建3座瓶子工廠,做為在中國3年投資20億美元的一部份。

哈佛商學院院長諾瑞亞擔心,這個趨勢很危險。他在11月份的《哈佛經濟回顧》雜誌中說,如果美國企業持續壯大,但美國民眾卻在掙扎求存,企業領袖將喪失社會的認同。他勸告企業領袖找尋一個方式,將企業成長與美國的就業創造連結起來。

但薩克斯卻說,跨國企業沒有選擇,特別是海外員工的素質大幅提升的此時。他指出,美國許多高等教育的全球排名已經掉在其他國家之下了。他說:「我們並沒有滿足我們年輕學子的教育需求」,「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這將產生嚴重的結果。」

相關新聞
美國就業市場依舊暗淡無光
民調:美國就業信心上升  員工看好薪水調增
研究:知識產權對美國就業出口至關重要
VOA:美國就業市場開始漫長復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